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

《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

《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原文: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在诗里前两句写白帝城出发时美丽的景色和行船的快速。快情快语感情充沛。这种朝发夕至的描写显示了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流露出了诗人急切盼归的心情。后两句去写行船中的见闻。这里诗人并不去写看到的两岸青山,而是通过写耳朵听到猿猴的啼叫来展示船行之迅速。本来猿声悲哀婉转,让人有凄凉的感觉,但此刻诗人并没有把猿的啼叫放在心上,反而借它来映衬出这时船已如离弦之箭,在此起彼伏的叫声中,小船已掠过了崇山峻岭。同时通过小船顺流直下穿越千山万岭奔向江陵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即位史称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以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年)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诗的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说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白帝城在地势高峻的山上,从江上回望白帝城犹如在彩云之间。千里是举整数而言(据《水经注》自白帝城到达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这段路程的下水船速度很快,所以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诗中也是采用了这意思来竭力描写船行快速的情况。 ?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说只听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过不停的猿声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猿声指山峡猿啼的声音,古人说这种声音很“凄异”,大概也就是很特殊很感人的意思吧。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太快了,他几乎没有来得及领略这一带的景色。从他的心情来说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团聚,因而也无心欣赏风景耳边只听得一声声猿啼船就顺流而下到达江陵了。 ?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早年出蜀时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所作等等。我们采取的是他流放遇赦回江陵时所作的说法,因为这和李白遭遇较为相合,而且从“一日还”来看分明是说回到了江陵。其他诸说各有考证不作详述。

参考资料

360百科:/doc/982250-103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