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顿悟智慧禅文化》之七

《顿悟智慧禅文化》之七

是法可传乎?非可传乎?有法可传乎?无法可传乎?无法亦无无法乎?

若说真有法可传者,《金刚经》言:“若人言如来有说法,即为谤佛。”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法妙难思”者,《妙法莲华经》大众三度请求佛演说实法,世尊答:“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三次都用“止,止,妙难思”。寒山有诗云:“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一物也无,说者即非。故真法以不说为说,无所说是名真说。

袁焕仙先生《榴窗随判》之《判名》篇,有人问:

进云:“昔圭峰云:‘欣上厌下而修者,外道禅;正信因果不舍欣厌而修者,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具理而修者,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心,亦名一行三昧,一名具如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此心也。’又判云:‘达摩未到此土,古来所解皆前四心,诸高僧修之都得功用,即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立三止三观教义,虽极圆妙,然其趣入门户次第,亦只前之诸禅行相。惟达摩所传者,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云云。又检曰:‘宗习者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先祖革昧防失故,且人传一人,后代已有所凭,爰任千灯千照’等如是说。彼且云云,何得厚诬学人乱统,深斥吾侪逾行?”

先生曰:“于此会去,尚云落二落三,矧此不荐,敢云胜行?既非胜行,即是乱统。既是乱统,何行不逾?”

所谓“千灯千照”,即一期假说,一期譬喻。

先生曰:“此事人人具足,一切圆成,然未证据者,才涉思维,遂尔白云万里,矧乃逐末迷本,妄计黑白,横生异同耶。如此行心,何年乃彻?讵知诸名无常,皆依假立,必究名相?圭峰既以剖析。胡劳嗜痴?且一切唯心,何缘去取?极其至,法尔如幻,心亦强名。明知幻法,横课长短,妄立自他,云乎不碍证此?不但圭峰所谓之五种禅为无疾而呻,而临济三玄、曹洞五位、沩仰九十六圆相、法眼六相、云门三关、天龙一指,何一而非门庭设施、一期方便?宁有实法欤?不仅此也,三藏十二部、三世诸佛教、一切贤圣言,悉是应病与药,黄叶止啼。当人当下明心,一切现成,理事皆足,所谓尝鼎一脔,余旨可知。若不尔者,任汝多闻,达古今,总是痴狂外边走也。

“至云‘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尤为权语。何也?得本无圣,何有菩提可证?一物也无,失从何失?既无有失,云何成邪?既无有邪,入何涂炭?若曰人传一人是有法可授也,至于千灯千照亦属法尔如然。当人不检己阙,惟求他珍,说云趁块,不其然乎?扑人狮子,固不尔矣。明此,开一禅门为八万四千禅门,尘尘尔、刹刹尔、法法尔,滴滴显慈仁之沛;以八万四千禅门入一禅门,圆圆透法尔之全。若以理求,若以事得,若以声音相貌判,白云万里。”

进云:“余即不问。如何是白云万里?”

先生曰:“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是名“千灯千照”,悉是应病与药,黄叶止啼。所谓“得则成圣,疾证菩提;失则成邪,速入涂炭”,亦是方便说法,激励后学,尤为权语也。是因为“得本无圣”,并无一法可得。即无一法可得,何有失乎?继尔何有传乎?何有“人传一人而有法可授?乃至千灯千照”,亦复如是。

明此理,则开一禅门是为八万四千禅门,“尘尘尔、刹刹尔、法法尔,滴滴显慈仁之沛;以八万四千禅门入一禅门,圆圆透法尔之全。”如若不然,“若以理求,若以事得,若以声音相貌判,白云万里。”

人又问:“如何是白云万里?”

“白云万里”者,如何说?先生曰:“日暮数峰青欲染,舟人说是汝州山。”

此诗句或出自唐代王建的《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回望巴路,但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蜓伸展,渐渐隐入云间天际。寒食离家,郊野还是一片嫩绿,此回家之时,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傍晚时分,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却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学人不识,当面错会也。

所以袁师总提及:“是法非语言能诠、意识能缘。”

同出一理,论无“一艺一道”可授受者,在《袁焕仙著述集》之《通禅与王恩洋》篇中有言:

王步行来山,因请水洗足。洗足已。王曰:“师与袁焕仙如何过从?”

余(原作师)曰:“焕公,余师也。”

王曰:“从彼习何艺何道?”

余(原作师)曰:“宗门进足,实出师导;然焕公实无一艺一道以授通禅,而通禅亦无一艺一道受自焕公。至于齐庄中正,发强刚毅,逊及诗文等等,时或一游戏耳。”

袁师无一艺一道授南师,而南师亦无一艺一道受自袁师。圆圆透法尔之全,本自具足也。

如六祖慧能示人“密在汝边”耳,他在接引慧明时,说道:“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坛经》)《宝藏论》曰:“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号玄玄。”此之谓也。

然又示以“千灯相传”,颂曰“然千圣之心灯”也,是以文字般若启慧,岂可住于文字相而当面不识乎?

欣喜沈弋然先生著《一代禅宗大师袁焕仙》中有词:调寄“点绛唇”,以示同赞:

慧命迷茫,佛传东土琴弦咽。圣贤词阕,独照灯延绝。

佛老庄儒,究竟圆无别。当空月,这般澄澈,耳际天音烈。

(待续)

(一叶/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