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奥义书》印度版的“易经”

《奥义书》印度版的“易经”

《易经》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创作过程“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始创八卦,文王推演六十四卦,孔子批注作十翼。片面的观点认为《易经》是一本占卜之书,其实它包罗万象:阴阳、五行、天文、历法、军事、地理、医卜、象数、等诸多领域,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孕育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也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吠陀经》是古印度的鸿篇巨作,从上古时代口口相传,在吠陀时期开始集结成书,故名“吠陀”,“吠陀”的意思是“知识”。集结跨度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之间。《吠陀经》篇幅极长,为了便于人们理解接受,在集结过程中被分成《梨俱吠陀》、《裟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四部,合称“本集”,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因而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吠陀经》四部本集在传承中,经过历代贤哲不断的注释解说,又进一步形成了三种经典:《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梨俱吠陀》是颂神的赞歌,四吠陀中,黎俱吠陀是最原始的一种,全是歌颂大自然的诗句,也是献给诸神的赞歌。这是世界最古老的诗篇,由一千零一十七首所组成,计一万零五百八十颂,分为十卷。

?《娑摩吠陀》其实多是作歌咏之用的诗篇,由一千五百四十九颂组成,分为二卷。

?《夜柔吠陀》这也是纯为祭祀用的赞歌,它是由韵文与散文混合而成的,其中也含有生命健康的学问。

?《阿达婆吠陀》是祈祷的诗歌,与前三者不同,古代印度把前三吠陀视为三位一体,此则是后来附加的。

?《吠陀经》的内容多用诗歌记载,这些诗严格遵守诗歌结构及格律的规则,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从医疗、农业到对高等星球和低等星球上的时间概念,从瑜伽和冥想的技巧,到居士的注意事项,以及素食佳肴等;从对政府组织结构的详细解释,到对兴建和装修庙宇都给予了指导。为研究人类文明进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古印度文献中却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印度被尊为圣典,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

?《吠陀经》还有许多补充性的书籍,其中包括了语音、语法、词源、韵律、天文、医学、音乐、舞蹈、军事、建筑等科学论著。《奥义书》是《吠陀经》的最后部分,也是印度最古老的哲学典籍,用散文或韵文阐述的思辨著作,是印度哲学的基础,为几个世纪里所涌现的众多宗教流派的灵感源泉。流传于世的《奥义书》很多,在一部名为《解脱奥义书》的书中列出的奥义书有一百零八种。实际上,挂名“奥义书”的奥义书不下二百种。然而,它们大多产生年代很晚,与《吠陀经》本集无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奥义书。一般公认属于吠陀时代的奥义书只有十三种。这十三种奥义书按照问世的年代,大体分为三组。

第一组:《广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泰帝利耶奥义书》、《爱多雷耶奥义书》、《憍尸多基奥义书》这五种奥义书是散文体,产生年代约在公元前七、八世纪至公元前五、六世纪之间,也就是在佛陀(公元前566—前486)之前。

第二组:《由谁奥义书》、《伽陀奥义书》、《自在奥义书》、《白骡奥义书》、《剃发奥义书》这五种奥义书主要是诗体,产生年代约在公元前五、六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之间。

第三组:《疑问奥义书》、《蛙氏奥义书》、《弥勒奥义书》

?中国翻译奥义书的先驱是徐梵澄先生。他自1945年起,侨居印度,在五十年代期间,潜心翻译奥义书,先后译出五十种。1979年回国后,他将译稿题名《五十奥义书》,交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

《奥义书》内容驳杂,核心内容是探讨世界的本源和人的本质。书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是“梵”和“我”。从梵中生出所有的存在,他无处不在,遍及一切。一切在梵中演进,都由至上之梵的能量维系。当一个人稳固地知道这个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梵的时候,那么他就知道一切皆梵,别无他物。正如无数的波浪在海洋中跌宕起伏,但海洋永远如一;无限的宇宙从无限的梵中涌出又消解在其中。《奥义书》用各种奇妙的比喻来说明,梵就是一切,即最高形式的存在,梵就是宇宙,我来自宇宙,梵就是我,我就是梵。“梵我一体”成为《奥义书》的主导思想,这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有着不谋而合的异曲同工之妙。那么“梵”真的是创造的起始吗?我们从何处产生?我们为什么会活着?最终我们会归于何处?科学没有或永远不能给出一个内在一致的宇宙创造理论,也许对于人类的理性来说,宇宙的来源将永远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