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三月三日,正是暮春天气,万物都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群品”即指万象.这天气候宜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诗人们自然可以寄情山水,畅叙幽情.“寄畅在所因”一句写出了人与自然的冥契,说明人与外物的联系,富于哲理.同时逗出下文,“仰望”以下就是“所因”的对象与“寄畅”的内容.仰望是朗然无滓的万里晴空,俯首则低徊于清澈见底的曲水之滨.诗人的俯仰所见包蕴天地万象,一切都生机盎然,令人想到造化的伟大,这两句与序文中所说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段所描绘的意境相似,只是更加凝炼而形象,这正是诗与散文的不同之处.面对着如此寥廓朗畅、一望无际的景观,于是诗人由此悟出了自然与人生的真谛.这是王羲之由眼前景物所激起的,并不是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对宇宙与生命的思索,因而接下来的不是抒情,而是陈理.
伟大啊!造化的功绩,它对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不偏不倚的,它赐给万象的生命,在这春光融泄之中,诗人感到了自然的力量.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虽千差万别,正如《兰亭集序》中说的:“崇山峻岭”“茂林休竹”“清流急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各有其美,但对我来说无一不是新鲜而充满生机的.
他的思想与盛行于当时的玄学家之言不甚一致,他虽任性率真,放浪形骸,然于人生、于现实并未失去希望,也未忘情于人世.王羲之反对玄言家的清谈误国,而主张切实地为国家做点事.因而他在《兰亭集序》中也批评老庄哲学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不满老庄齐死生、等寿夭的消极思想.在此诗中他既肯定了造化的伟大,也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强调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这正是他本身的人格与思想的真实反映.此诗造语清新,虽旨在说理,然畅达明白,不故作玄虚,在玄言诗中是比较成功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