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简称虞,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常熟”,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形成了其特有的“虞山文化”。
一、诗词歌赋
1、题破山寺后禅院(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释义: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竹林中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2、秋晚宿破山寺(唐代:皎然)
秋风落叶满空山,古寺残灯石壁间。
?
昔日经行人去尽,寒云夜夜自飞还。
释义:秋风吹得落叶满山都是,古寺里只有残灯还在石壁间。
昔日的佛教徒都已经离去走尽,只有那天空中的云还会夜夜飞回来。
3、吴樱桃(唐代:白居易)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
洽恰举头千万颗,?
婆娑拂面两三株。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
?
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释义:要说最好的樱桃还得数东吴这些地方的,这里的樱桃鲜香味浓,气味很独特。
只要抬起头来就可以看到千万棵,微风吹动樱桃树拂面而来。
鸟儿偷偷的闲几颗樱桃,人们为了争抢着去摘樱桃,都踏破了鞋子。
可惜又有风吹和雨打,明后应该都没有了吧。
二、虞山琴派
常熟的古琴文化,名满全国。
徐晓山之后,又出现了著名琴家陈爱桐、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池、徐青山,代有传承,一直到现在,出现了古琴名家吴景略(1907-1987)。
虞山琴派直接影响了日本古琴、广陵派、诸城派以及近代今虞琴社的产生和发展。
2011年,常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非遗——古琴艺术重要保护地区”称号,可见虞山琴派不止在中国而且在邻国日本以至在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三、虞山画派
虞山画派的源头是元代四家之首的黄公望。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誉满全世界。
布衣画圣王翚(1632-1717)是此画派的开创者,主持绘制了《康熙南巡图》。
他弟子众多,声望煊赫,他所创立的虞山画派是清代影响最大、声誉最著的画派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四、虞山印派
虞山印(篆刻)派肇端于元代缪贞,形成在清代初年。
林皋、沈龢、王瑾三位篆刻先驱是虞山印派的创始人,但虞山印派的典型代表人物赵古泥(1874-1933)的影响更大,不少论著称赵古泥开创了“新虞山(印)派”。
五、虞山书派
唐代的“草圣”张旭,是常熟书坛的鼻祖。
虞山书派的著名人物杨沂孙(1813-1881),是中国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古雅”的诉求是他对于书法高端审美的理解,是文人学者型书家所追求的书艺境界。
在虞山书派中,翁同龢的书法,“同治、光绪推为天下第一”。
到了现代,萧蜕庵(1876-1958)的“诗心剑气”的书风,也被人广泛称道。
扩展资料
常熟文化资源丰富的原因
一是因为常熟重视教育。
从唐始,到清末结束科举,这里***出了状元8名,榜眼4名,探花5名,传胪3名,进士486名,举人、秀才数千人。
一个县出了这么多高级知识分子是罕见的。
这种尚文的风气,客观上促成了虞山文化诸多流派的产生。
二是常熟重视文化创新。
虞山的各个文化流派,代有创新;流派中的代表人物,人人创新。
“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首创“浅绛设色法”,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至深。
书法家张旭开创狂草艺术之先河。
汲古阁主毛晋既是著名藏书家,又是一位大出版家,“影抄”法是他的一大发明。
三是常熟文化拥有独到的理论体系,被当世和后世所珍奉。
更为难得的是,常熟文化流派的多位名家,都有商品意识、产业意识。
毛晋藏书,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但他刊刻书籍,也讲究“营利”。
明清两代,书法家以字养字,已经是他们广泛接受的生活方式。
杨沂孙曾经标润格卖字而且价格不菲。
实践证明,一个文化流派特别是一个艺术流派,如果他们的作品不能被读者、观众接受,卖不出去,是难以传诸久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