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学者王国维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数千年来,中国文学各种文体、流派、思潮层出不穷、异彩纷呈,呈现出相对独立的生发、演进、成熟、衰微的过程。
清朝初年,由明而清的朝代更迭,给汉族士大夫以巨大的心灵悸动。入清之后,接踵而至的剃发令、科场案、奏销案、文字狱等重重打击,更使汉族文人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此时的词坛虽然仍沿袭明代遗风,艳体盛行,但已有不少人开始摒弃这类词。尤其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稼轩风”,历经元明的长期蛰伏后,在清初的历史巨变中与汉族文人产生心灵的契合和***鸣,一时间在大江南北蔚然而起。
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资县(明太祖洪武四年,改资州为资县,属成都府。清初,承明旧制仍称资县)知县的傅世垚就是“稼轩风”的积极践行者。严迪昌在《清词史》中,甚至将傅世垚与刘榛、金人望等人称为“稼轩风”的南北鼓扬者,以悲慨豪放写壮志销磨。
傅世垚也在《沁园春·读辛稼轩词,不忍去乎,走笔成此》中写道“爱读公词,乐此不疲,何其快乎。念古人匡鼎,说诗无倦,昔贤张谓,积卷盈车。我亦年来,嗜痂成癖,日入编中学蠹鱼。呀然笑、觉一朝非此,病也堪虞。 小窗灯火清虚,似大白、频倾读汉书。喜将军上阵,须眉倒竖。归来捉笔,金如霏如。自是奇人,卓然千古,岂类寻章摘句儒。吟哦处,看江天无际,月影徐徐。”
词中“爱读公词”的“公”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辛弃疾一生传奇,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傅世垚在这首词里塑造了辛弃疾“卓然千古,岂类寻章摘句儒”的文武双全英雄形象,欣赏其“归来捉笔,金玉霏如”的词作。
据《资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一年河南汝阳县岁贡傅世?任知县,“明年,以母老,乞终养归。”傅世垚,字宾石,号帚庵,河南省汝宁府汝阳(今汝南县)人,其家世为汝阳名宿。曾祖父是明代大司马、庄毅公、南京兵部尚书傅振商,有《爱鼎堂全集》。祖父傅孕恒,“赠太原府同知”。父亲傅鸾祥,曾任浙江湖州府通判、湖广宝庆府知府。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傅世垚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了好读书的习惯。阎锡爵的《六书分类叙》说他,“天赋英异之姿,幼怀进取之志。生于世胄之家,绝少贵介之习。”傅应奎在《六书分类序》中称他“生而明敏,八岁能属文,读书目数行下。”《汝阳县志》记载,傅世垚与兄傅世晶(字二吉,号山友)在康熙年间同时考中贡士,曾为“四川资县知县。”
傅世垚生卒年不详,2007年1期与2008年1期的《词学》杂志,在刊登傅世垚的《蜀游词》时,认为其生于清世祖顺治十一年(1654)。但从清高宗乾隆五十四年(1789),傅世垚的曾孙傅应奎的《六书分类序》记载来看,其出生日期可能在1654年之后。“年十八岁由选贡举博学鸿词,旋授延津县教谕。上宪重其才学,保荐四川资县邑令,时年二十有二。”也就是说,傅世垚是18岁中贡士,22岁到资县任知县。
《词观》收录了傅世垚的《千秋岁引·癸亥夏抄得家报》词,有“久客四川,神游故国”句,可知其任资县知县的时间约为康熙癸亥年(1623)前后,这与《资县志》记载的时间是一致的。据此可知,傅世垚的出生时间应在1660年左右
傅世垚在资县任上 “优于政事,宽严相济,浇风为之一变”,对改变浮薄的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在资县创作了不少的词作,大都收录在《盘石吟》里。北周保定中至宋朝末年,资县即今资中县这片土地设置盘石县达720余年。从傅燮调的《沁园春?读宾石宗弟盘石吟兼忆昔年今日之事。 时宾石为资令, 以养亲予告》可知,傅世垚有词集《盘石吟》是可信的。
傅世垚在资县的词作,全方位记录了他在资县的生活情况,以及离开时父老相送的场面,抒怀较多。《南歌子·初抵资县》,描绘了傅世垚初到资县看到的人烟稀少,城垣破败景象,并为自己还未能有所作为感到惭愧,表达了郁郁哀伤之情。“城廓倾颓尽,蒿莱高过人。十家有屋九无门,每听哀鸿凄怨不堪闻!山借沉霾染,天将积雾昏。舂陵赋就倍伤神,自愧补苴无术起青燐。”
“城廓倾颓尽,蒿莱高过人。十家有屋九无门,每听哀鸿凄怨不堪闻”的凄凉景象,与傅世垚的继任者朴怀德在《资县志序》中叙述的“ 城郭荒秽 ,按籍而稽,户口百家,钱粮十余石”是一致的。之前,尽管清世祖顺治十八年(1661),始任资县知县的刘振基“招抚流徙,以爱民养士为务”,但到此时民生凋敝的情况还是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变。
刘振基到任时郡邑凋残,其于康熙六年(1667),重建了县署。傅世垚到资县后,对县署进行了简单的修理,并在其旁边建小斋,开辟菜圃。县署是傅世垚在资县办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并为此作词多首。
?“清溪曲曲绕荒城,枕畔听涛声。万树正环小院,春来一派啼莺。首披襟独坐,居然非吏非僧。”这首《朝中措·资署即事》通过在县署的所见所闻,塑造了词人“非吏非僧”的淡然形象,是描摹襟怀情状的抒怀。
《踏莎行·资署戏成》又是另一番景象,“冷署萧然,簿书无几,茶经香传重温起。山城鼓绝日三竿,人云县令升堂矣。庭幽静清如水,官斋辟圃种山花,豆棚听说闲人鬼。”通过日常县署办公的情景,写出了资县人烟稀少,萧条、幽冷的氛围。资县人口少,公务也就不多,闲暇之余“官斋辟圃种山花,豆棚听说闲人鬼”,又有田园之趣。
《洞庭春色·资署侧,辟为小圃,临行别之》更是自然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词,体现出浓郁的“稼轩风”。“拨草开园,汲泉引径,带月种蔬。喜清芬露浥,菜花半亩,蔓香雾洗,瓜蒂千株。麦饭蓴羹烹已熟,好侑我新醅酒一壶。无穷趣,是晚凉时候,雨过之初。? 十年淡齑咬断,远胜过珍腊屠酥。且闲中活计,畦分烟种,山间功课,根倩云锄。昔日灌园成石隐,似记得山翁旧姓苏。今而后,叹无情别汝,何限踟躇。”词人通过对小圃开辟、种植、管理等全方位的描述,浓浓的爱意蕴含其间,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傅世垚还在县署旁修建了简陋的茅斋,具有书斋的功能。《满江红·资署小斋成》写道,“旋筑茅斋,不跬步,依稀近屋。渐次里,经营位置,不跼而促。户外偏宜橘柚冷,窗前乍可芭蕉绿。更临轩,一带短墙阴,遮修竹。? 案上者,书盈束。壁上者,图盈轴,供先生玩者,如斯而足。抱膝浑忘天地阔,狂吟偏许幽禽续。任天涯,穷杀老渊明,余清福。”词的上阙描写茅斋的大小、位置以及户外装饰的橘柚、芭蕉、修竹等植物,写出了词人的喜好。下阙描写茅斋室内的物品,塑造了词人喜欢读书作画的儒者形象,有陶渊明般的怡然自乐。
县署是傅世垚恋恋不忘的地方,以致离开资县一年后,乘舟经过长江瞿塘峡还为记忆中的资署小楼作词。《洞庭春色·舟次夔门,忆资署小楼》写道,“坐卧年余,一朝别去,未免有情。记危栏倚遍,朝云晚岫,小窗立尽,秋雨春莺。明月半帘人去也,任碧砌苍苔随意青。无奈处,是壁对蜗篆,槛度流萤。 难忘画梁双燕,尚依旧软语叮咛。念征帆千里,诗穷工部,东篱三径,兴老渊明。自此花时新酿熟,问谁赋烟霞诗句清。频回首,怕梦阑灯炧,夜半残更。”上阙重在“记”,描绘记忆中登楼观赏的情景。下阙重在“难忘”,抒发离情别绪。从中也可以看出,傅世垚对资县是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的。
公务之余,傅世垚还游历了资县的风景名胜,深入老百姓了解民间疾苦,与民同乐。重龙山临近县署,风景优美,自然成了游历的首先。《夜飞鹊?忆重龙山》写道,“溪山别离后,好景犹贪,心眼熟识孤岩。宵来不禁情痴甚,翛然梦到资南。遥见来鹤亭侧,已云孤风老,石醉松酣。月明无伴,尽峰峦,自语澄潭。? 常恨近多俗症,虽日坐烟霞,与趣难谙。唯有江头风雨,耳根隐隐,似咽松杉。山灵无我,纵多情,未必无惭。但徘徊已久,欲呼舟子,再挽征帆。”即使离别已久,但“好景犹贪”,词人仍然经常梦回重龙山,来鹤亭等景观历历在目。他还想着“再挽征帆”去看一看。
《浣溪沙·资县清明》描写了资县清明时节的景色,于美景中有淡淡的愁绪。“漠漠轻阴护小亭,无端风雨咽江声,柳条循例故清明。? 燕子依人如旧识,杏花含笑似多情,谁吹玉笛绕孤城。”
《贺新郎·月下与资县古人饮》摹写酒后醉态,嬉笑怒骂,一腔豪情喷涌。“槃礴梅根下,似五柳,先生高洁,白莲清社。为爱诸君皆豪放,悉是胜公荣者。正好***,抛觥幽榭。我辈而今忘形饮,要衣冠,文字都无惹。相与劝,尽欢罢。? 天边况有清辉泻,看乌蟾,吞摇翠浪,愈增风雅。谈笑何妨伴江左,仿佛晋人清活。但沉醉,毋劳推谢。此会不知何时继,顾淋漓,莫放杯空也。休负却,好良夜。”词人仰慕陶渊明等古人的高洁品质,有“我辈而今忘形饮,要衣冠,文字都无惹”的豪迈,也有“谈笑何妨伴江左,仿佛晋人清活”的洒脱。
傅世垚在资县仅仅任职两年,但他的政绩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当他乘船离开资县时,很多老百姓来送行,“泪洒新亭雨”
。他在《五彩结同心·发资县停舟,再与诸父老别》写道,“半竿落日,两岸愁云,孤城几叠哀笳。泪洒新亭雨,钟情处,那论故国天涯。无情流水催人急,重回首,帆影齐斜。问昔日,偎人明月,今宵可到窗纱。? 人生别离最苦,况相依故老,怎免咨嗟。纵使酸心,倚舷有梦,也被山绕云遮。行人若听桓伊笛,恐感旧,不止琵琶。算此去,举头唯见昏鸦。”
总的来看,傅世垚的词作在内容上,有辛弃疾那样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压抑,表现出壮志销磨的愤懑。也有对田园生活和隐逸情志的向往,充满了生活气息。在写法上,大量用散文句法字法和经史典故,具有辛弃疾“以文为词”的特点。严迪昌《清词史》称“傅氏的词以明爽腾越见长,具有郁怒与冷峻相济、凄清时见放逸的特点。这种充分表现抒情主体的惆怅莫名、哀乐无端,甚而‘目眥裂破’神情的艺术趋尚,无疑是‘稼轩风’的门径。” 浙江大学孙敏强、吴慧慧在《清初河南词综论》中认为,“这也是继辛弃疾之后为数不多的田园词作。”
康熙二十二年(1683),傅世垚以母老请告终养回到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出仕为官,这与他受五柳先生“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不无关系。仅是资县创作的这些词中,就有“穷杀老渊明”、“兴老渊明”、“似五柳”等多处。
傅世垚在清初河南文化圈颇有名气。《全清词》及补编收录其词作198首。四川图书馆收藏其词集《大梁词》《沙麓词》《贯蝨词》《运甓词》《懊侬词》。国家图书馆收藏其与清初词人程大戴、佟世临唱和的《梁园唱和词》45首。
傅世垚是官员、词人,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他自幼喜欢古碑铜铭,悉心研究古籀篆文,仿照明代梅膺祚《字汇》体例,用毕生精力将自己收集的金文古籀按《说文解字》字部排列,每字又以楷书统领,小篆、古籀次于其后,编纂成《六书分类》十二卷。清乾隆时任礼部尚书纪昀认为,“汝宁帚庵先生病诸家撰著之芜杂,乃排纂古篆,用夏氏之例,领以隶书。即以隶书偏旁分部,俾丝牵绳贯,若网在纲。其门目一宗《御定康熙字典》,遵圣代同文之制也;其字博采诸书,各注所出,示有征也;间附考注,别疑似也;晚出别体,存而不删,耴其备也;传写异同,因而不改,阙所疑也;盖积平生之力,历久而后成编。”2014年9月1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万州区图书馆收藏的清康熙听松阁刻本《六书分类》列入《第三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