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的意思
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全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基调乐观,富于哲理,咏物、写景和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互为表里,缠绵之情,让人玩味不尽。上下两片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为转折,过渡自然,尤其是该句中的“弄”字,匠心独运,是该词意韵幽深的“诗眼”。
起舞,本应是一个欢快愉悦的活动,多为人们开怀时的一种陶醉之态,而清影则是一种凄凉的意绪,一种清冷的寂寞,二者通过一个“弄”字,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弄”字处于二字中间,本身也赋予了极大的内涵和审美张力。从这个“弄”字,我们可以设想当时的情形:苏轼微醺薄醉,意态痴迷,朦胧之中仿佛到了雕栏玉砌的琼宫玉殿里,满目星光,月华如水,词人长袖舞向旷远的天宇,明亮的月光一泻而下,投下清淡的阴影,举目四顾,孤零旷寂,对着冷月清辉,词人只能与自己相随的身影***舞,影随人动,意绪翩翩,心似阴影,愈舞愈沉……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绪也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到词人的迷惘和孤独,感受词人内心深处郁结已久的惆怅,从而为下片的抒情和最后对天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的美好祝愿作了感情的铺垫。一个“弄”字,给我们的遐想是无限的。
苏轼以“弄”衬之孤独是有其原因的。我们来观照这首词的背景。该词作于北宋后期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年,他已经41岁,20年仕途奔波,宦海沉浮,加之妻子亡故,弟弟又远在他乡,如此的际遇,使他在中秋月圆人应圆的时候孤独地“弄”影。但这并不是词人内心的全部,更深层的是词人内心抱负不展、理想未得实现的愁闷。苏轼是北宋后期的文坛领袖,诗、词、文皆是大家。20岁时便以冠绝一时的政论文考取进士,就是图报效之志,兴国家之业。然而,20年的宦游生活,他的忠贞理想和报国之志屡受打击,政治处境颇不得意。怀想这些,词人无法找到理想与现实矛盾之间的出路,但仍坚持自己的志向。在政治漩涡中,词人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也如月中独舞一样在孤独地抗争吗?不仅如此,苏轼与胞弟子由(苏辙字)亦已经7年没有团聚,心情抑郁,可想而知。可是,词中,舒幻想而留恋人世,伤离别而处以达观,反映了作者由超脱尘世的思想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心理过程。“弄”字,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字。综上所述,“弄”字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一个“弄”字,其实包含了词人惆怅之心、孤独之心和赤诚之心,情真意切,含蓄隽永,唤起了我们无限遐想,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美感和无穷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