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文秀 邓贵振 唐云华 刘艳 王观岭 孙金栋
望诸君闲暇时可一阅得一乐,权当一杯清茶或淡酒来消遣一下。
拾 柴
文/李文秀
柴草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锅底无柴岂能把饭做熟,和无米之炊同样重要!
记得少年时期,晚秋至冬季是我放学后的主要任务,耕地后的玉米根茬,树下、棉花地的落叶即是拾柴的目标,一筐筐背回了家,到了冬季,万物调零,资源更少了,我和弟弟们去砍茴荆条,也去拾过羊粪,拣过练铁厂烧过的煤炭,无论多冷的天,迎着刺骨的寒风,手冻疆了,裂出了血口,照拾不误,记得有一次,弟弟手冷冻哭了,我把他的手放在我的腹部给他暖一下接着拣,因为家里没钱买煤,没有柴草就吃不上饭,老娘就特别为难,所以,再苦再冷也要坚持!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一拧阀门,一插电源,只需片刻饭菜上桌,四十多年前的美好梦想变成了现实,万语千言表不尽党的恩情,千歌万曲颂不尽盛世之福,让我们戮力同心,跟党砥砺奋进复兴路,誓保江山万代千秋!
冰 棍
文/邓贵振
夏日炎炎热汗淌,儿童围困冰棍箱。
馋得眼晴瞪老大,口水能流三尺长。
无 题
文/唐云华
冰棍真凉,无钱难尝。
靠边站着,口水自淌。
跳 皮 筋
文/刘艳
小时候,最爱玩的 游戏 莫过于跳皮筋了。课间操或是放假的时候,我们便约上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开始跳起来,先是用“剪子包袱锤”决定谁先跳。不是乱跳,而是有节奏地跳,还配上儿歌: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一边唱,一边用脚攀着皮筋跳各种各样的花样,一般从脚踝开始做第一节,跳过去就再把皮筋放到小腿膝关节处做第二节,依次跳到单只手高举起来的第五节,难度也相应增加,跳不过就换去支皮筋,让另一伙再跳。
童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多么希望我还再次回到我美丽的童年,跳起来,舞起来,美起来,让五彩斑斓的色彩为我逝去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
跳 皮 筋
文/陈西山
春风暖融融 伙伴笑盈盈
筋带任凭举 雏燕能凌空
小 演 员
文/邓贵振
公社是棵长青藤,我是藤上小黄花。
学习银环把戏唱,广阔天地是我家。
忆 童 年
文/李文秀
花甲古稀忆童年,开心惬意乐翻天,
麦秸垛里捉迷藏,胜似棉被好温暖。
摘花打鸟去摸鱼,跳房丢包滚铁环。
放学回家看弟妹,拔草拾柴捡煤炭。
虽无玩具缺零食,一块冰棍五分钱。
自创 游戏 有意境,携手并肩乐无边。
千言难表童年事,娘亲怀抱暖心田!
趣
文/田伟岭
邻里和谐情谊长,饭前学后戏嬉狂。
林间佳景童心乐,妙趣横生细考详。
野外烤地瓜
文/王观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秋收时节,农村中小学生都放假两周帮助秋收。我和几个同学,有时一块儿帮助大人收地瓜,有时割地瓜秧,跟在刨地瓜的大人后边拾地瓜。
最高兴的是大家就地烤地瓜。在地头挖个洞当做锅腔,留好锅门,锅腔上面用若干大土疙瘩围起来,用干树枝柴草把土锅烧很热变红。再把选好的地瓜放进锅腔里,然后用土盖严实,约半个小时后,即可扒出来美歺一顿了,又甜又香,比专业烤的地瓜好吃。现在仍记忆犹新!
女 娃
文/唐云华
一对小姐妹,两个俏女娃。
遇到高兴事,跑去告爸妈。
野外读书
文/李文秀
姐妹露天学文化,土堆为凳膝为桌,
心有梦想何畏苦,锦绣前程靠拼搏!
洗 澡
文/孙金栋
我的童趣主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时代物资匮乏,乡村里没有电,不像现在的孩子们的 游戏 那么丰富,但也充满着乐趣。小时一到夏天,最吸引我们小男孩的就是戏水。
因为下湾(池塘),我没少挨呲,甚至受老师的责罚。尽管如此,大有屡教不改的劲头。母亲逼着上炕去午休,看她睡着后就偷偷地遛出去,和小伙伴们跑到村东南角上大湾里去洗澡了。
那里可是我们夏天的乐园,赤身裸体的跳到水里面,一个个都是“浪里白条”,水性不说是很好,但来两下狗刨,扎猛子、浮仰水、踩立水样样都行。
一通乐不思蜀的玩够了,蹑手蹑脚地回到家,偷偷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余兴未尽,班主任老师虎着脸进来了,一进门先问:谁中午去下湾了。我们几个低着头,反正不语言。老师心里有数,跑不了我们几个。虽不承认老师也有法,挨个在我们的胳膊上用手指甲轻轻一划,就露出了原型。没下湾洗澡的,划不出白印,凡是刚从湾里洗澡的只要指甲一划就是一条白白的痕迹。班主任把我们几个统统撵出去,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太阳”。一个个被晒的汗流浃背,刚才凉爽和玩兴荡然无存。直到表态,不再偷着下湾洗澡,才得以“刑满释放”,回到教室。
尽管经常受到老师严厉责罚,我们几个小伙伴,仍是被冠以“狗改不了吃屎”。
揽 地 瓜
文/邓贵振
上世纪七O年左右,那时是生产队,大集体。由于地瓜相对于其他农作物要高产,所以生产队种地瓜比较多。每年秋后,等生产队把地瓜刨完了,会有零星的地瓜舍在地里,因此,人们会在收完的地瓜地里寻找那些舍在地下的地瓜,叫揽地瓜(不知这个揽字对不对)。
揽地瓜一般需要两种工具,一种是三齿,一种是锨。两种工具各有优缺点,用三齿不容易把地瓜切断,但揽不干净。而用掀容易把地瓜铲断,但揽的要干净一些。如果运气好,揽上半天,能揽上十斤二十斤的地瓜。这是说揽头遍,有时人们会揽二遍甚至三遍,当然收获也就不大了。揽地瓜有时也有惊喜,就是遇上跑棵(地瓜根),顺着跑棵挖下去,在多半米的地下,会挖出一个大地瓜。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学习不紧张,放学后或星期天,就去地里拾柴火或揽地瓜。
现在的孩子们或许问,为什么要揽地瓜?明知收获不大,还二遍三遍的揽。那时生活困难,多一点食物补充,多收获一点粮食,就会减少一点挨饿的风险。不光是地瓜,任何粮食人们也不会把它舍在地里。几十年沧桑巨变,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儿时的记忆是那么清晰、难以忘记。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