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哲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说:“我少年时曾把不应向外说明的秘密说给了别人听,父亲知道后责备我。我说:‘我已告诉别人不要对外讲’。父亲说:‘你都不能做到不让你的嘴讲出去,还能够要求别人做到吗?而且,警戒别人与警戒自己,哪一种更困难?你今后要多加注意。’”实际,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或出于好奇,或出于炫耀,或出于卖弄,或出于联络感情的需要,有些人常把自己知道但不应当外传的秘密讲给别人听,连同自己的妻子或儿女。并一再叮嘱他们不要外传,殊不知自己的妻子、儿女等还有关系密切的朋友、亲属。自己连自己的口都难守住,还能要求别人能守住口吗?因而常常由于这样的泄密,导致了工作、关系等各方面的损失,也因此而降低了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形象,这种教训必须谨记。
话虽如此说,当人们遇到这些“伤心事”,譬如家庭纠纷,生理缺陷,个人恩怨之类纯属个人私事的东西,一个人闷在心中实在难耐,也无济于事。一般都会向自己的知己好友诉说,目的是为了赢得朋友的同情、爱怜,及时帮自己出点子、想办法。但这些“隐私”,知道者范围不能大,只能“你知、我知”。
朋友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你,即使没有叫你保密,也证明了他对你的极度信任。对此你只有为他分忧解愁的义务,而没有把这种“隐私”张扬出去的权力。如果不把“保密”作为一种义务,一种责任,热衷于流言蜚语,把朋友的“悄悄话”公诸于众,如果是无意间的“泄露”,还情有可原。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风言风语,甚至被歪曲事情真相,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相反还会把事情搞糟。同时还会使你失去朋友,甚至会失去周围同事对你的信赖,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马克思住在巴黎的时候,与诗人海涅之间的友谊,达到了“只要半句就能互相了解”的地步。海涅思想相当进步,写下很多战斗诗篇,夜晚,就到马克思家中朗诵自己的新作。马克思和燕妮就一起与他加工、修改、润色,但马克思从不在别人面前“泄露天机”,直到海涅的诗作在报章上发表为止。海涅称马克思是“最能保密”的朋友。他们的友谊为世人所羡慕,所称颂。
在朋友纠纷中,因流言蜚语而生的矛盾占有相当比例。一是猜疑型,见某男某女来往密切,便断定人家关系不正当;见某某在谁家门口多站了会,便断定人家是“侦探”,捕风捉影不算,还乱找别人咬耳朵。二是传播型,听到谁过去一点闲闻逸事,当做故事题材,讲得天花乱坠,看到谁对妻子恭敬一点,就到处张扬,称其为“妻管严”。
古人深知飞短流长的危害性,就以“未见真,勿轻言”诗句告训人们,不要热衷于流言蜚语。
只有为朋友、同志保密,“守口如瓶”,才能得到朋友、同志的信赖,友谊才能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