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出处 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意思 夜间船儿转到西涧,隔着山遥望南天星光闪闪。山面上雾气轻笼如纱如烟,渐渐地月亮下沉,丛林也仿佛退向后边。
鉴赏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是用淡墨描绘的如画夜景。 “潭烟”,是溪上的水雾;“溶溶”,是夜月之下雾气朦腾的景状,而着 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林 月低向后”,照应“际夜”,夜深月沉,舟行向前,两岸树木伴着月亮悄 悄地退向身后。这景象是美的,又是静的。
全诗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释
①此句意谓寻幽的意念未曾断绝。②随所偶:随所遇而安。偶:遇。③际夜:入夜。壑:深沟。④南斗:即二十八宿之一的斗宿,因在北斗星之南,故称南斗。⑤潭烟:水上雾气。溶溶:浓密貌。⑦舟行于前,夜深月沉,故觉月低而向后。⑧生事:人世之事。且:尚,还。弥漫:迷茫貌。⑨持竿叟:垂钓翁。竿:钓竿。
点评 这首诗写的是春夜若耶溪喾舟。起首便说“幽意无断绝”,是怀着放任自适的意趣泛舟的。全诗人情带景,以情敷景,泛游位置的转换,无不渗透着诗人任舟自航,随处而居的“幽意”。又用任运自移的时间和幽深静谧的美景与倾心向往的情思,似不经意间传达出幽深的意绪。殷璠说毋潜“善写方外之情”,正是这种超然出世的思想,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幽深、空寂的意境。
赏析
綦毋潜的诗喜写方外之情和山林孤寂之感,表现出追慕隐逸的思想。
若耶溪出于若耶山(山在浙江省绍兴市南),北流入运河。溪旁旧 有浣沙石古迹,相传西施浣沙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綦毋潜的这首《春泛若耶溪》诗,扣住“春”这一季节特点,“泛” 这一行为特征,对若耶溪的优美风光作了生动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 寂之感和归隐之思。
首句概写出若耶溪两岸无处不幽的风光,所谓“无断绝”,即两 岸美景,略无缺处;次句概写出泛舟若耶溪无往不适的心情,所谓“随 所偶”,即 “纵一苇之所如”,任情漂游。中六句具体写泛游,时间由 傍晚写到入夜,再写到深夜; 地点由 “入溪口”写到 “转西壑”,颇 有些叙事的'性质。“花路入溪口”,诗中有画,辞采秾丽,色泽鲜明, 可和李白 “烟花三月下扬州” 比美。“隔山望南斗”,句极挺劲,境极 深远,意极幽邃。“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两句更体现了作者的 刻意求工: 深夜中能于潭上见烟,可见是有月光,林高故月显低,烟 由下而向上升腾,故月仿佛徘徊而后行。而这“低向后”三字,当然 又暗示了夜色更深。最后两句抒发了自己“春泛” 时的感想: 自己已 完全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故尔置无涯之生事于不顾,甘愿在若耶 溪旁做一钓叟。
纵观全诗,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一是该诗结构极为严谨,首二 句概括出春泛若耶溪的环境和心情,中间六句写出了春泛若耶溪的具 体过程,最后两句生发出此时此刻的感想。
二是该诗在语言上刻意求 工。虽然句句皆是白描手法,但有的句子雕饰得极为艳丽,有的句子 又锤炼得极为劲健,特别是五、六、七、八四句,在盛唐诗中可谓别 具一格,为中唐诗人孟郊、贾岛等导夫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