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满江红》(辛弃疾)诗句译文赏析

《满江红》(辛弃疾)诗句译文赏析

满江红 辛弃疾 系列: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满江红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赏析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主人公本来就因为与情人离别而忧愁的心绪,被风摇动翠竹的声音搅得更加烦乱了。「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环境的静寂,也描绘出主人公在情人走后形只影单,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情景。「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暮春三月,已是落花时节,「不堪」似是伤春,实际上仍是思人,言思念之极,无法忍受;「已觉千山绿」,是说在忧愁苦闷中登山高楼,不知不觉中发现漫山遍野已经「绿」了。这两句承上启下,烘托气氛。闺中人因思念外出人而无精打彩的情景历历在目。「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思念情人,不能见面,于是反复把他的来信阅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有的,词人把这种生活现象直接用白话写入词中,读来分外亲切。苏轼有一首《沁园春》,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这是说写信人估计收信人会「时时开看」;辛词则直接写收信人把不知读了多少遍的信「从头读」。两位词人描写的角度不同,但意境相,或者是两位巨匠的思路***通,不谋而合;或者是稼轩受东坡的影响。  下片继续写相思之苦。「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阅读远方来信,表达相思之情的字「盈幅」,也就是现在口语说,「写满了纸」,但人却不能见面,那分离的痛苦仍旧不得解脱,终至是满把泪水,湿透罗襟。用「足」字说明离恨绵绵无期,用「掬」夸张地形容泪水之多,皆是传神之笔。以上几句极力渲染情人不能见面的痛苦。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芳草」句很容易使人想起苏轼的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是说异地他乡的「芳草」,并不能使「行客」迷途忘返,言外之意说他终究是要归来的;后句说杨柳的枝条阻碍了视线(因此闺中人极目远望也无法看到自己的情人);这就形象地写出她盼望行人归来,望眼欲穿的情景。「最苦是、立尽黄昏月,栏杆曲。」结尾二句夸张地说因为天天等到月下黄昏,倚著栏杆翘首以望,以致把栏杆也压弯了,这当然让人「最苦」的。结尾与上片「倚楼人独」相呼应,照应题目,写尽离愁。  这篇抒写离情别绪而陷于苦闷的词作,无疑是南宋社会动荡中现实生活的反映。祖国南北分裂,无数家庭离散,备受亲人伤离的痛苦。辛弃疾本人也远离故乡,对这种现象也深刻了解,颇有体验,因此在他笔下才出现了这样抒写儿女之情,表达离人痛苦的词章。无须穿凿附会、望文生义地去寻找什么政治寄托,只就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它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