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楚汉时期的悲情枭雄,他在长达4年的楚汉争霸中最终成为失败者,令人唏嘘。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所以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为自己的领地。
他最初跟着叔父项梁相依为命。因项梁犯命案,项羽和他一起在吴中避难,隐居在项里村一带,并在当地村民的庇护下,暗中积聚力量,招兵买马。很快他们便招募了80000名江东子弟在项里村附近练兵,项羽铸造了12面金锣,用来对士兵进行操练。在起兵前,项羽为报答项里村人,命士兵连夜在山上埋下了这12面金锣。这12面金铜锣精工细作,别具一格,分别用80%的黄金和20%的黄铜合铸,锣大如轮,声宏音清,背面铸有12生肖图,价值连城。
据悉,“项里村”的当地百姓还在项里村修建了一座项羽庙,尊称项羽为菩萨。为项羽修庙,在全国各地并不多见,由此可知,项里村与项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的。当地有关项羽金锣宝藏的传言很多,传说项羽在村东草湾山上刻下了神秘的字符。传说只要破评这神秘的字符,就能找到这12面金锣宝蔵,引无数后人寻宝。那么,传说中大若车轮的12面金锣到底有多大的的价值呢?
自1973年以来,考古专家们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掘了大量的战车。其中不少战车车轮的直径都在1.4米左右,如果说项羽所埋藏的金锣的尺寸如这些车轮一般,那么这些金锣的直径也应该在1.4米左右,这么大尺寸的锣即使是在今天也是比较少见的,更不要说是金锣了。
关专家认为根据当时的工艺,要做到铸造一米四的金锣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一个1.4米的金锣有一百五六十斤重,如果仅靠当时的技术水平来完成,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关于专家的这一点认识,可能与人们们认为锣是铸造出来的、而实际上锣原始的加工工艺是用铁锤敲出来的有关。现在的锣的最大直径可加工到1.5米左右,所普遍采用的是空气锤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所以专家据此认为,秦代末年的加工工艺,锣的直径最多也不应超过七八十厘米,对于金锣的含金量,一部分专家也提出了质疑,依据是什么呢?
这部分专家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锣就已经出现了,当初锣的名字是叫响锣,因为它是用响铜铸造而成的。配方就是将红铜和锡按一定比例进行熔炼,得到响铜,这一比例为77.5%的铜,加22.5%的锡。然后人们用响铜铸造各种需要发出声音的器械,如闻名世界的曾侯乙编钟就是用响铜铸造的。这些需要发出声音的器械之所以必须用响铜来铸造,是因为如果不用响铜,那么这些器械就无法发出人们需要的声音。
而传说中项羽真的是用80%的金加20%的铜的比例来铸造金锣的话,那么,他命人铸造的这12面金锣不但根本就不会发出指挥军队、传递信号的声音,甚至还软得几乎都无法敲击。
因此专家判定项羽的藏宝不会是12面金锣,而是12座錞于。理由是:一般的老百姓哪有考古知识,所以他们完全想象不到平时不常见的于会是什么东西。如果他们想要让传说故事口口相传代代流传下去,对于宝藏就要有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于是,讲故事的人就用另一个响器的名字代替了錞于,那就是锣。所以,传说中项羽藏宝的金锣指的很可能就是相当于锣的另一件响器錞于,而不是真正的锣。
但这只是推测,真相到底如何?还得眼见为实,因此那张藏宝图就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这张藏宝图,民间的解释方法越来越多,有人也怀疑这不是一张完整的图,在山上还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那么在这张藏宝图里,到底还暗含着多少八卦呢?项羽宝藏神秘解读两千多年来,无数人研究过草湾山上的字符,但至今仍无人能道出这些字符的含义。
据说,明末清初绍兴的著名学者张岱企图解开字符之迷,且在草湾山住过数月,结果他失望而归,未能如愿。张岱是我国明代的文学家,他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他喜欢游山玩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精通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
这样个有大学问、真见识的名家都未能探寻出项羽藏宝字符的奥秘,可见神秘字符解迷的难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