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始终不改初衷。直到他临终之时,还对抗战事业抱有必胜的信心。他生命最后的作品《示儿》诗,流淌着诗人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说,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中原的收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定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他,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这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昭示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才更完美、更感人。
之后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在陆游去世二十四年后,金国日渐衰落。北方新兴的蒙古与南宋联合,***同灭掉了金国。南宋诗人刘克庄为此写了一首答复陆游《示儿》诗的七绝。
端嘉杂诗(其四)
刘克庄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休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意思是说,陆放翁生前没有见到金国灭亡,因此临终之时还悲愤不已。想小陆(陆游之子)用时鲜食物祭祀他父亲时,一定会告知宋军攻入洛阳了。
可是,金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南宋的强大,而是依靠了蒙古军的力量。灭金之后,中原地区随即被蒙古侵占,宋军勉强去收复洛阳和汴京,结果被蒙古军打得大败而归。南宋在此次灭金战争中,绝不像陆游诗中所说的“王师北定中原”和“九州同”,更严重的是,南宋与更强大的蒙古为邻,自己的日子也不长了。
在陆游去世六十六年后,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随后又占领了南宋的全部土地。这时全国是统一了,可这是以南宋亡国换来的统一。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在读了陆游的《示儿》诗后,感慨万分地写下一首诗:
书陆放翁书卷后
林景熙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意思是说,远处的青山一缕,笼罩着愁云惨雾,元军已经全部占领了东南方南宋的领土。陆游的子孙(“来孙”指玄孙之孙,泛指子孙后代)真的见到全国统一了,可是他在家中祭祀祖先时,该如何把这种亡国的奇耻大辱告知陆游呢。
值得一提的是,陆游一人爱国,子孙后代满门忠烈。陆游的孙子陆元廷,曾孙陆传义,在得知崖山海战失败南宋彻底灭亡时,均忧愤而死。玄孙陆天骐,在崖山跳海殉国。玄孙陆天骥、来孙陆世荣、陆世和,在宋亡后均闭门不出,拒绝元朝的征召。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