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筠心
两年前,我就拟好了这个标题,迟迟未动笔的原因是——对于“诗意”两字,犹如雾里看花,总感觉不够分明。《论语》里记载两段孔子与学生言“诗”的故事:
在孔子看来,像子贡、子夏这样,善于从诗句联想到人的修养、思想本质,从而内心涌起一种兴发感动的人,才配谈论诗歌;至于写诗的门槛,《顾随诗词讲记》里有很精辟的论述:
在顾随先生看来,如颜回般,即使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有欣赏的态度、有闲的精神,如此之人方能成就好诗。
于是,我就顺着这两条,自《聊斋志异》中,理出了数位诗意女子。
? 林四娘
林四娘的故事发生在山东青州,这个地名让人联想起一位非常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因为她曾与夫君赵明诚在青州屏居十年,两人感月吟风、烹茶赌书,度过了很悠闲的一段时光。林四娘的故事有时代背景,那是在明末清初,汉人刚刚开始接受异族统治,而内心仍压抑不平,亡国之痛尚未愈合之时。
于是,前朝青州衡王府一名遭难而死、已故去十七年的歌伎林四娘出现了。她懂音律、善歌曲、评诗词、吟好句,她“谈词风雅”、“意绪风流”,言行举止近似文人士大夫,让人不禁怀疑: 莫非林四娘如同《离骚》里的美人香草,是替汉人知识分子代抒心声的?
不管怎样,林四娘真是美好得无懈可击!虽然她是主动夜奔青州道台陈宝钥,但与《聊斋》里那些狐媚女子不同,她“意殊羞怯”,并坦言:“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她是在经过慎重考虑后,才将“一世坚贞”托付于人。且尽管与对方燕好三年,却不曾有片刻轻薄忘旧,每每作歌,闻者无不流涕。她说:“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一怀悲凉,而终究念念不忘,此深情也!
幸好,因为生前无罪,死后又夜夜诵经,林四娘终于感动了冥王——得以投胎为人。临行之际,她并未喜形于色,反而是“惨然告别”。一改平日不肯献丑之矜持,挥笔留下一诗:
林四娘说了:“心悲意乱,不能推敲,乖音错节,慎勿出以示人。”然而诗中,故国之思、亡国之悲尽有之……
? 连琐
《聊斋志异》里有为数不少的鬼故事,而其中的女鬼大都以怯弱、美丽、忧愁、诗意、楚楚可怜的模样出现。这不免令人联想蒲松龄的身世——尽管少年得意,却终生落魄的他,也有难以忘怀的红颜知己。她就是被蒲松龄称为“可儿”的顾青霞。蒲松龄曾做宝应知县孙惠的幕僚一年多,而顾青霞则是孙惠的侍姬,她能歌善舞,爱好吟诗,只可惜红颜薄命,早早地便逝去了。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猜想,在蒲松龄几十年离家在外,做塾师的岁月里,无数个孤独冷寂的长夜,他一边回忆着顾青霞,一边写下了一篇篇动人的“人鬼情未了”。 而《连琐》当是其中名篇。
这是个喜剧收尾的故事,死去二十余年的连琐最终有幸还阳,与书生杨于畏有情人终成眷属。很落俗套,对吗?但若非如此,恐怕读者将意不平,因为以连琐之才情,以杨于畏之钟情,让人不忍见两人睽违。而他俩最初结缘,是由连琐吟诗而起:
“漆黑的夜啊,冷风吹个不停,那些飞舞的萤火虫一会儿掠过草丛,一会儿停在我的裙子上。”客死异乡、孤独寂寞的少女连琐,连续三晚在杨于畏居所的墙外,吟诵着自作的诗句,这是感怀身世,“以寄幽恨者”。她估计没有想到,隔壁的“风雅士”杨于畏能将其长久不能成篇的诗句续上:
“你衣着单薄地立于初升的月下,一怀隐秘凄苦的愁绪,试问道与谁知呢?”这是杨于畏对连琐的怜爱与倾慕。于是,一向胆怯畏避的连琐被打动了……
而事实上,连琐之才华甚至高于杨于畏:“与谈诗文,慧黠可爱。剪烛西窗,如得良友……女每于灯下为杨写书,字态端媚。又自选宫词百首,录诵之。使杨治棋坪,购琵琶。每夜教杨手谈,不则挑弄弦索。”是这般琴棋诗书皆能、红袖添香伴读的妙龄少女,所以当她负气而去,杨于畏相思至“形销骨立”;后来有了挽回的机会,他又怎可能不拼死效力呢?
是记忆里的顾青霞,化作了蒲松龄笔下“瘦怯凝寒,若不胜衣”的连琐;而那俗套却美好的故事结局,是他可怜的一点点念想而已!
? 白秋练
《白秋练》讲的是人与白骥(白鳍豚)精相恋,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 但与一般精灵故事,感恩图报的思路不同,男女主人公因“诗”而缘起,因“诗”而圆满,“诗”贯穿了故事始终。 这样的奇思妙想,恐怕是蒲松龄独有?
慕生,小字蟾宫,一听名字——蟾宫折桂,就知是喜读书、善吟诵的文士。只可惜,他生于商贾家,不得不跟随父亲,由燕至楚,学做买卖。不过,一旦得闲,慕生就会“执卷哦诗”,且“音节铿锵”。于是,那个月夜,他在武昌舟中清吟,让思慕风雅的白骥精,即绝色少女白秋练听见了,她相思成疾。幸好,与慕父不同,白母通情开明,她尊重女儿的感情与选择。因此,白秋练被送到了慕生的舟中……
全篇多处涉及诗:聆听清吟、借诗道心声、吟诗治病、以诗占卜、以吟声作为相会之约、吟诗则死而不朽;并且引用唐人诗词多达六首,与文弥合无缝。比如“病态含娇,秋波自流”的白秋练,她见到慕生后的第一句话:“为郎憔悴却羞郎,可为妾咏。”这是唐代元稹《莺莺传》中的诗句,乃莺莺写给张生:
再比如慕生为白秋练三吟王建《宫词》,借诗中吉言,以促佳人病愈:
后来,慕生“凝思成疾”,白秋练又反过来,为情郎吟诵诗词,也是刚诵毕,沉疴即消,竟比良药还灵验。最终,凭借着白秋练在经商方面的料事如神,令“重利轻离别”的慕父同意两人结为秦晋之好。尽管之后又经历了湖水用尽之险,多亏吟诗,使得绝处逢生。
这六首诗中,最值得玩味的是杜甫梦李白诗。此乃李白晚年遭流放后,杜甫写诗,寄托对老友的深切怀念。自然,和李白、杜甫一样,慕生与白秋练也是志趣相投的一对。另外,或许亦是蒲松龄的块垒,怀才不遇,永远是饱学之士抚不平的伤痛呢!
? 香玉
能同时获得两位绝色女子的青睐,甚至一朝魂断,双双为之殉情,这样的男子,世间可有几多?聊斋花妖故事《香玉》中,寄居崂山下清宫道观读书的黄生,他就是一个爱妻与良友兼得的幸运儿。当然,他自身品格亦不俗。
其实,最初黄生见到“艳丽双绝”:香玉与绛雪,并不知道对方是道观中的白牡丹与耐冬(山茶花);而她俩也误将黄生当做狂蜂浪蝶之辈,直至读到他在树上的题诗:
诗中有俩典故:其一唐人许尧佐《柳氏传》中,与韩翊相爱,却因安史之乱,遭番将沙吒利劫走的柳氏;其二唐人薛调《无双传》中,与王仙客有婚约,但因政变,被收入宫廷的刘无双。总而言之,就是“爱慕弥切”,唯恐佳人与己无缘。于是,一首小诗征服了香玉——原来“汹汹似强寇”的他,竟是个有情有才学的“骚雅士”!因此,她不但许之以身,且用诗文回应唱和:
有别于同伴的痴情,性情孤高的绛雪,是在香玉被人掘移萎悴后,才与黄生慢慢走近。因为她发现,即便知道了香玉是花妖后,黄生依然对其一往情深,写哭花诗、凭吊哀伤、挥泪不已。所以,她以朋友的身份,时不时前来陪伴、安慰黄生,并和诗怀念同伴:
后来,花神也被至情至性的黄生感动,令香玉重生道观。因此,黄生得以与二女相伴十余年,甚至死后,他的魂亦化为不花牡丹。只可惜,观中弟子不知爱惜,将它砍去,导致白牡丹与耐冬相继憔悴而亡。 性格一热一冷的两位诗意女子,殊途同归地报答了黄生的深情厚意。
* ,系《聊斋志异》特种邮票,设计者:陈全胜
同系列文字
《聊斋志异》里的清奇女子
《聊斋志异》里的脂粉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