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 百两(liàng)御(yà)之
维鹊有巢 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 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 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 百两成之
维:语首助词。鹊有巢:比喻男子已造家室。
鸠居之:指鸠不筑巢,而居鹊之巢。鸠,红脚隼,一说为布谷鸟。
归:嫁。 百两:指百辆车,喻多。两,通“辆”。御:通“迓”,迎接。
方:占居。? 将:送,或解为护卫、保护。
盈:充满。成:迎送成礼、完成婚事
? 初读这首诗的开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一下子联想到那个用来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含有贬义的“鸠占鹊巢”的成语,莫非来历在此?
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大部分版本的解读中普遍认为本诗中的“鸠居鹊巢”并非贬义。喜鹊喜欢筑巢,鸬鸠要来同住,这是两种鸟的天性。诗人用“鸠”来比喻新娘,用“鹊”来比喻新郎。意思是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就如鸠居鹊巢一般,是自然属性,也是人的天性,是值得恭祝和庆贺的。
由此骆玉明编定的版本中认为《鹊巢》是写贵族婚礼的盛大场面。男方有所成就,建成家室,迎娶夫人而居之。而看到《诗经本意注释》中有不同的说法:认为这是一首讽刺一个诸侯之子娶亲的诗。才行庸猥,风神钝浊的侯爷公子,要迎娶一位才高德淑、容貌俊美的小姐做妻子,甚不般配。只因男方国势强大,才促成了这门政治婚姻,国人甚为不平,故作诗以刺之。该诗表达了国人对女方的同情与不平以及无可奈何的心情。
还有认为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高亨在其《诗经今注》对此表示了相同的看法:”诗以鸠侵占鹊巢比喻新夫人夺去原配夫人的宫室。“
? 《毛诗序》中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国君的婚礼。朱熹在《诗集传》中说:“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其女子亦被后妃之化,故嫁于诸侯,而其家人美之。”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诸侯的婚礼。
无法考证以上哪种说法正确,但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的规模可以看出,应该是贵族的婚礼。
本诗以鸠居鹊巢起兴描写婚礼。“御”、“将”、“成”三个字递进变换,将成婚的整个过程烘托得热烈而隆重。百辆的车和众多的人来接、来送、来保护她成婚,这样盛大的迎送婚娶,可见其主人一定是贵族。
? 婚礼是热闹的,结婚的人是欢乐的。再品读这首诗写到的两种鸟,鸠就是斑鸠,也就是布谷鸟,又名杜鹃。在先民看来,鸠是有德的,《毛诗序》说,鸠是德的化身。喜鹊是大家心中的吉祥鸟,世上最爱助人的鸟,传说中的七月七日鹊桥会,便是喜鹊以身体搭建起连接织女和牛郎的天河之桥,牺牲身体为爱奉献。而且世上很多的鸟自己并不筑巢,这样看来,鹊巢,恐怕是人间最美好的爱巢了。
这首诗以鸠鹊比喻男女婚配,一边是积行累功如喜鹊的君子,一边是德如布谷的女子,实在是非常恰当完美。无论如何,祝福这对新人,原你们***沐爱河,***筑爱巢。
? 附:? 六礼介绍:
? 早在周代,我国就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婚礼仪式。根据《仪礼·士昏礼》上所载的媒聘婚的六道程序即为六礼。
第一个环节“纳采”,即是男方聘媒人到女方说亲,在征得女方的同意之后,以雁为礼物,派遣使者送上,就算是向女方正式提出缔结姻缘的请求了。
第二个环节“问名”,即男方派遣的使者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区分嫡出庶出,并问女子的名字、排行以及生辰,用来占卜。
第三个环节“纳吉”,即男方在完成占卜后,如获吉兆,便再次派使者送雁到女家,示为报喜。行纳吉礼后,正式确定婚约;如呈凶兆则这段姻缘也就到此为止了。
第四个环节“纳征”,也叫做“纳成”,即向女方送聘礼。
第五个环节“请期”,即男方占卜选一个黄道吉日,并征得女方的应允。
第六个环节“亲迎”。婚期吉日,新郎乘黑漆车亲往女方家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