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万人空巷这个典故的内容如下
“万人空巷”的最早出处来自于宋朝苏轼的《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天台柱子为谁香,倦听空阶点夜凉。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成语“万人空巷”保留了“住宅”古义,这一古义不被辞书所揭示反而一直误解为今义。这歧中有歧是造成“万人空巷”使用混乱的根源。
既然“万人空巷”意谓万人空宅,而现代传媒往往视“巷”为街巷,那么不妨“鹊巢鸠占”对于形容大街小巷空寂无人、家家满满当当的用法予以认可,鼓励使用;而对于形容倾巢而出、家家空空荡荡的用法,不再用“万人空巷”而一律改作“万人空宅”
由苏轼的诗句可以看出“万人空巷”的意思是,杭州城的人们为了看钱塘江大潮,大家都穿得争奇斗艳,倾城而出,城里显得空空荡荡的,没有人迹。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就是对“巷”字的争议,在现代汉语中,“巷”指的是“较窄的街道”,但“巷”字的古义里有“住宅”的含义。
万人空巷”这个成语里的“巷”字就有“住宅”的古义,意思是大家都走出了家门,使住宅里空无一人,才形成“空巷”的局面,而不是大家从小巷子里走进家门,致使街巷空无一人。这里的误解是:走出了家门还是走进了家门。显然“万人空巷”的意思是倾城而出,而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
清朝的吴研人写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也提到过“万人空巷”,他是这样写的“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万人空巷”的意思是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住宅都空了。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轰动一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