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不带风字暗示风的诗句

不带风字暗示风的诗句

1. 关于暗示风的诗句

关于暗示风的诗句 1.关于风的诗句

1、大风起兮云飞扬。

——汉 刘邦《大风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 志南《绝句》 4、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5、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史记·刺客列传》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晏殊《蝶恋花》 11、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12、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13、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宋 陆游《钗头凤》 1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 崔护《题都城南庄》 1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 李商隐《无题》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 1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 孟浩然《春晓》 18、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唐 严武《军城早秋》 19、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唐 令狐楚《少年行》 20、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雪作远游。——近代 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2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 高适《别董大》 22、津亭杨柳碧毵毵,人立东风酒半酣。——明 陆娟《代父写诗送行》 2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唐 杜甫《赠花卿》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 孟郊《登科后》 2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 杜甫《春夜喜雨》。

2.关于“风”的诗词

秋风辞 作者:刘彻 年代:汉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诗 歌 篇 名 。

汉 武 帝 刘 彻 作 。 武 帝 巡 行 河 东 , 泛 舟 于 汾 河 之 上 , 与 臣 下 宴 饮 时 作 。

“ 怀 佳 人 兮 不 能 忘 ” 等 句 , 抒 发 了 他 渴 求 “ 贤 才 ” 的 愿 望 。 鲁 迅 称 此 诗 “ 缠 绵 流 丽 , 虽 词 人 不 能 过 也 ” 。

大风歌 作者:刘邦 年代:汉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得酬壮士的豪迈心声。

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

这首《大风歌》就生动地显示出他的矛盾的心情。 他的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部队的协同作战。

这些部队,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

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不得不把几支主要部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这过程中, 不免遇到顽强的抵抗。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抢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

(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争夺天下的情状。

“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

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

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

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

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缍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底屋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秋风辞 作者:刘彻 年代:汉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诗 歌 篇 名 。

汉 武 帝 刘 彻 作 。 武 帝 巡 行 河 东 , 泛 舟 于 汾 河 之 上 , 与 臣 下 宴 饮 时 作 。

“ 怀 佳 人 兮 不 能 忘 ” 等 句 , 抒 发 了 他 渴 求 “ 贤 才 ” 的 愿 望 。 鲁 迅 称 此 诗 “ 缠 绵 流 丽 , 虽 词 人 不 能 过 也 ” 。

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体裁:乐府 类别:未知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1)秋风引:即秋风曲。(2)萧萧:风声。

(3)孤客:独自在外客居的人,此作者自指。 [译文]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之声送走雁群。

清晨吹入庭前树木,羁旅他乡的我最先敏感地听闻。 --------------------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这里虽以问语出之,而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