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江浙诗歌则是充分吸收了水乡特色的方言后转化而成的。
江浙诗歌的语言风格除了具有水乡语言那种特有的水的柔性和韧性外,更多的则是吸收了当下诗歌转型时期的智性化风格,具有了更多的理性。例如小海的《岁月的花朵》:
我似乎听见了你们的声音
遥远又宁静
就像歌和琴弦上的光芒
我常常摸索你们的声音
但此刻
我不能再想起谁
只好无言地坐下
静听这岁月的花朵凋零
这首诗语言简练,富有张力,简单的几个词语就说出了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90年代的湖南湖北诗歌,由于其地处洞庭湖畔的地域特色,表现了更多的乡土气息。就语言的风格上讲,湖南诗人的语言风格是最不现代化的。也就是说最能够保持语言的原来的那种乡土韵味,并不过多的受城市化的影响。像湖南诗人刘犁,他的诗本身就是一抔土,在表现乡土风情和农村生活的同时,其语言也保持了乡村生活那种质朴和洁净。
再如胡建文的诗歌,虽然深入到了内心的写作,但是并没有矫情和放纵的倾向,依然表现为一种安静的状态,语言风格深刻而独到。 在诗人部落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诗人群体,那就是校园诗人。校园诗人有其自身的特色。首先,校园诗人居住在校园里,是正宗的科班出身。其次,校园诗人来自各个地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和民俗背景,因此其对传统语言和对诗歌转型时期的语言变化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第三,校园诗人并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基于这三个原因,要明确地划分校园诗人的地域特征是很难的。校园诗人的语言风格本身就具有多样性。要讨论其特色有语言风格,就必须明确诗人的出身、年龄、经历等等因素。不过,虽然说校园诗人是个特殊的诗人群体,但是在诗歌创作的语言风格上,还是有***同点的,那就是理性。
女性诗卷
90年代,由于创作环境的日益宽松和创作条件的日益改善,女性作者特别是女性诗人大量地涌现在社会舞台。
1992年沈阳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当代女诗人抒情诗丛”,大概出版了12位女诗人的作品。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又出版社出版了《苹果树上的豹:女性诗卷》,2002年海风出版社出版了《狂想的旅程:新女性新诗歌》(95位女诗人)。另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左右陆续出版了“中国女性诗歌文库”,入选者也有10多位。此外,在民间,也即在非正式出版界,2002年黄礼孩与江涛合编印行的《诗歌与人——2002中国女性诗歌大扫描》,收录了103位当代中国女诗人的诗,可谓阵容庞大。
民间诗歌刊物中,自1998年创刊的女性诗歌刊物《翼》刊就发过近40位活跃在当代诗歌界的女诗人的作品。等等。 90年代的女性诗人层出不穷,其花样也层出不穷,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如宇向、莱耳、蓝蓝、沈娟蕾、陈鱼、巫昂、鲁西西、丁丽英、小安、千叶、尹丽川、吕约、曹疏影、穆青、路也、燕窝、安歌等,尹丽川把“下半身写作”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名嘲一时。
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在语言上有一个***同的特征:自白话语。但实际上,在自白的风格之外,还有陆忆敏注重内心审察的冷静风格的作品,翟永明写作风格中所具有的观察与叙事性特征。
在“女性诗歌”的批评话语中,“翟永明”已经成为一个关键词,一个象征,一栋“女性主义大楼”里的“安全通道提示牌。”由此可见,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翟永明的语言风格透着一种“善与怕、躲闪与责任、游移与坚定”如她的《母亲》:
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
脚在疼痛,
母亲,你没有
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
我的心只像你
你是我的母亲, 我甚至是你的血液
在黎明流出的
血泊中使你惊讶地看到你自己,
你使我醒来……
这首诗充满着母性的爱,与其说是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不如说是诗人在写自己。语言在形式上是半自白的口语写作,善性的口语,对传统诗歌语言的逃避和害怕。虽然在其中包含了诗人对语言的独特驾驭能力,显示了诗人对语言的观察能力,有气势,有微妙,其变化多姿。但还是与那个时代女性诗歌的语言特点相一致的。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诗人是小安,她的语言单纯,安静,观察准确,简约,在整体上有种神秘感。但是也是自白式的述说。小安以写短诗出名,短诗造就了她的诗歌必须简练、概括性强,小安的短诗在具有了这两个特征后开创了自己的风格。风格因素更多地联系着语言的物质性特点,联系着诗人的呼吸、声音、响亮度、节奏感、语速、语感等,但是小安的诗歌在简短中透出无限的响亮度和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