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接受不了遗体捐献?死亡虽然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命逝去留下的只是一副躯壳,但人常说,“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千百年的丧葬文化传统一直都是如此,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传统的观念作祟,所以会有人接受不了遗体的捐献。
遗体捐献,是指人生前自愿表示在死亡后,由执行人将遗体的全部或者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还有生前没有表示过是否捐献意愿的人死亡后,由家属将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行为。遗体捐献一般就是供医学教学科研和病理解剖,临床治疗,预防提供数据;也可以将用的器官捐献出来,救助因器官衰竭而等待救助的人。
应该让人们对遗体捐献有所了解。遗体或器官捐献,作为高尚人格的体现,对自身、对社会对自然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对社会而言,对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会发挥极大的贡献。捐献程序较为繁琐,人们对遗体器官捐献相关的政策、程序、途径不甚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传统思想影响,很多人也接受不了遗体捐献。也因为中国遗体器官捐献工作起步晚,相应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缺乏完整性。
建议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博物馆,“走进人体”陈列展厅直观了解遗体捐献内容的时候,会觉得作出这种选择的人非常伟大,值得佩服,代替逝者作出捐赠决定,尊重逝者遗愿进行捐赠的家属,也都付出了很大的勇气,会让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身后事,发出自我内心的改变。
我们虽然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任重道远,随着生命教育普及、人的思想转变,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遗体或器官捐献,用另一种方式唱响生命之歌。一个逝去生命伟大举动,能给数个挣扎在疾病苦痛中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遗体或器官捐献者将“生命礼物”留在世间,给器官衰竭的病人会带来新生的力量,给眼盲病人会带来光明,让医学事业更有新的进步。捐赠者会让人铭记于心。感动他人,这就是逝去的最好方式,还能活着的延续。
希望每一个人都作为一个愿意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志愿者,用自己最后方式,给更多人带来希望,让更多人记住被感动,被尊敬,赋予生命更多的意义,接受不了遗体捐献的人,希望打破传统的观念,接受遗体的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