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有关的诗词俗语有如下:
1、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2、广云披日君应近,倒影栽花我尚疏。
3、他生未必重相认,但悟无生了不难。
4、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5、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
6、唯羡羽人襟似水,平持旄节步空虚。
7、书阁乍离情黯黯,彤庭回望肃沈沈。
8、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9、草争人迹微疏处,荷怯秋风欲动时。
10、昨夜微云概太清,银河映带寿星明。
11、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12、却怪红笺贴i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13、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14、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15、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16、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17、祥开碧落中元节,人颂升平上相生。
18、蜂出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19、孤枕易为蛩破梦,短檐难得燕传书。
20、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知识扩展: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它是一个追怀先人、敬祖尽孝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的节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在《易经》中,“七”被认为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
中元节的习俗主要包括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在民间,七月是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这些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和对丰收的庆祝,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