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为什么黑项羽的人很少,而黑汉高祖刘邦的人却很多呢?

为什么黑项羽的人很少,而黑汉高祖刘邦的人却很多呢?

很多人读历史会有这么一种感觉(包括编者),觉得项羽失败实在惋惜,他本是战无不胜的霸王,最后却走到了一己之力死战汉军的境地。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更是把这个悲情英雄推到了一个高峰。相比项羽,很多人都觉得刘邦实在是个地痞无赖,以前不学无术,本来一辈子都是个乡巴佬,最后却走了大运,迎来秦末起义,一步步走到了皇帝宝座,即使如此,他的地痞形象还是深入人心。

常言道:“成王败寇”,刘邦作为一个胜利者,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污点,反而是项羽成了末路英雄呢?这里编者先做点妄自菲薄的分析,造成这种看法的原因首先和刘邦项羽的出身有关系,刘邦是一个草根出身,最后竟然可以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而项羽出身名门贵族,却走向穷途末路,这种巨大的落差本身就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所以第一点原因,把它归结为出身论。

接下来咱们说一下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和司马迁的《史记》有关,我们怎么了解评价历史人物呢?还不是依据当时的史学家做的判断吗,所以司马迁的记载具有关键作用。司马迁一贯被称赞敢于直言帝王错误,秉笔直书,细节刻画比较好,但也有人指出他在刻画人物时太过饱满,有不少夸大痕迹存在,所以不是那么的真实。转移到项羽和刘邦身上,其实可以看到一丝端倪,司马迁对于项羽的刻画比较偏向于褒扬,在巨鹿之战和救彭城之战中都做了详细刻画,在文字中项羽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在垓下之围中,更是把他的侠骨柔肠刻画的入木三分,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何等的悲壮,读过之后就会让人觉得感伤惋惜。关于他的缺点,好像说的不是缺点反而是开脱一样,韩信和刘邦对话中说道项王是一个妇人之仁的人,平时将士受伤都要亲自抚慰,结果封赏将士时却舍不得赏赐,另外他还不懂用人,气走不少能人,这缺点说的并不会让人反感,反而会叹息。

再观刘邦,刚开始就说他游手好闲、嗜酒好色,就和街上的混混一样。关于他35岁之前的经历记叙极少,还说他不尊儒士,对人无礼,侧面描写他喜欢阴谋诡计之类的,至于刘邦为何能得那么多人拥护的详情却所谈甚少。在楚汉战争中,刘邦的每一次败北都会大加记述,甚至被打得连老爹和妻儿都顾不上了,项羽拿刘太公和吕雉要挟他时,他竟然无赖地要求分他一杯羹。试想,他都这么无赖了,读者还有好感吗?

当然里面很多细节都是如此,也不知道是史实,还是有贬低刘邦抬升项羽之隐情。即使都是真的,那也可能是他故意显露缺点而忽略刘邦的优点罢了,如果是故意的话,那只能解释为他被汉武帝下狱施刑,心里有了戾气,才选择了那么做的。史书中还有这么一个记载:东汉末年,董卓伏诛,蔡邕在司徒王允侧,闻之惊叹。王允怒其悲董卓,乃下廷尉,欲杀之,邕自狱中上书曰,欲“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允不从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遂诛蔡邕。王允的意思就是司马迁故意诋毁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