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亲敬长的诗词如下:
(1)《孝经·弟子规》。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它始于:“父母呼应,患难当赴;朋友不识,礼义不渝。”这首诗词主张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同时也体现出精神上和情感上对朋友的敬重。
(2)《岳阳楼记》。这是唐朝文学家欧阳修所著的典型散文之一,其中“家有老母,妻子无儿,坐而待毙者,谁肯为之不顾篡改前程,持家度日”的话语,充分体现了对孝的重视。这样做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和支持。
(3)《父母字》。北宋大文豪苏轼写下的《父母字》长诗,更是一部传统孝道文学名篇。诗中刻画了自己的父母形象和人生体验,表达了赤子之心和对父母深深的敬意。
如下:
总之,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人应该坚守的核心价值观念。通过诗词的传述,我们更能够深入理解这些观念的内涵与重要性,为今天的社会关系和家庭教育提供基本参考。
从家庭意义上看,“孝”体现为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从社会意义上看,“孝”即对统治者的敬畏和基于敬畏的绝对服从。表面上看社会小单元的家庭以“孝顺”、“孝敬”为指导思想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
孝(拼音:xiào)是汉语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
早期金文的“孝”,是一个小孩儿(“子”)在老人的手下搀扶着老人走路的形状,用扶侍老人来表达“孝”的原意。孝字从战国楚简开始就有了隶书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