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关于''留得住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活动的心得体会,700字左右

关于''留得住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活动的心得体会,700字左右

邓仲祥撰写《“留得住山水,记得住乡愁”》心得体会

很小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是记忆中的一条风筝线,是一条用旧了的牧鞭,是一首爷爷奶奶的童谣,是一串响亮的鞭炮,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也是邻家妹妹浅浅的酒窝。乡愁不是愁,她总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地爬上你的眼角,任你怎么挥都挥之不去。乡愁是什么?说到底,她是一个游子对故园的依恋,是一个人对家国的思念,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世世代代沉淀了几千年的爱国爱乡情怀。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诉说乡愁,形成了特有的思乡文化,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开始,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到“何当***剪西窗烛,巴山夜雨涨秋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些千古传唱的诗句,那一句不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乡愁啊!

乡愁不是愁!她是一种激励人们建设美好家园的正能量。不管任何人身居何方,也不论贫贱富贵,对家乡的感情始终不会改变,时时不会忘记家乡,时时都想着支持家乡的发展,“常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变化。如果千里迢迢回到自己的家乡,所看所见的已经不是那个“梦里家山”,小桥流水无影无踪,乡音已改故人全非,谁都会无比失望,无比感伤!如果让游子的这种乡愁真的变成了“愁”,不但会伤害对他们爱国爱乡的感情,更会打击他们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和信念。

“乡愁”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它既有形,也无形,寄托于家乡的草木砖瓦,体现在熟悉的乡音习俗。就家乡而言,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居风格。一切乡俗记忆都成为人们笔下频频描述的对象,成为一代代人说不尽、道不完的“乡愁”。

如今,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但是,若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式地“大拆大建”、“圈地造城”、“洗脚上楼”,那么拆掉的不仅是这些优秀古民居,更是拆掉了人们的“乡愁”。而一味地建起了高楼大厦、水泥森林,人们看到的是“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勾不起心底的记忆,内心也会像无根的浮萍,不那么踏实与幸福。如此“记不住乡愁”的城镇化,不过是“土地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一个城市改造完后,结果迷失了当今的来路,也迷失了未来的去路,这无疑是一件悲哀的事。

可喜的是,近年来,人们着力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城乡建设的全过程。围绕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坚持“与生态环境、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相结合”,实现“形态田园化、生活都市化、福利均等化”,打造“现代骨、传统魂、自然衣”。如今,小到古树、古砖瓦、传统技艺,大到溪流、海湾、山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态度坚决,大手笔挥洒,勾勒出一派派田园风光。

因此,“记得住乡愁”,不仅是诗意的表达,其背后更有深意,体现了对自然、历史的高度尊重,对人文、心灵的高度关怀。

要让人“记得住乡愁”,就要“留得住乡愁”。推进城镇化进程,还是中央说得好:“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