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错了吧,应该是“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
宋,张舜民有诗句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书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
诗写变化,画写定型,二者相通,言情状志,心声之写照也。画为可见之艺术,然诗则为可“感”之艺术。画以形悦人,诗以情动人,一脉相通。诗画同源,基于均在表现形象,进而追求意象也。诗中情,画中意,其创造均有赖于意象之获得。意境之追求,此乃诗之审美原则,画之审美观点是也。诗文笔墨,源得自境界之妙悟,性情之修养。
古人云: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动之静时得之。诗画之境界相同,然何谓境界,情景者是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超妙之作也。
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画中诗,境趣时生者也。诗者以文字述情,画者以笔墨传情,虽手法不一,实乃异途同归是也。
夫诗者,言其志之所之也;夫画者,从心者也。物我交融,情景交融,诗之情于画面之直观可视性得以显现,画中之景因诗之澄怀抒情得以尽情发挥。有见识之画者往往博览诗文,重视其中之修养;精通诗文者往往亦钟情喜好字画,互相对照,互相补充,互相引申,文以达吾心,画以达吾意,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则起相得益彰之作用,得珠联璧合之神妙。
有诗句曰:光风霁月画有意,流水高山诗传神。诗画同源,古之所谓,诗者心声,画者心画,故其道无二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