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行诗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辩证的结构。诗人通过将两个通常是互作对比的思想、情绪、内心状态、信念、行为、事件、图像等等两两对立并列,以及通过可能去解析或仅仅是去揭示在这二者之间营造和起作用的紧张情形,以期能检视它们的本性和排比结果。一、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以英语所作的所有十四行诗的基本格律都是抑扬格五音步诗行(抑扬格五音步诗行的基本知识),尽管也有过少量的四音步诗行乃至六音步诗行的十四行诗。意大利体十四行诗被两组不同韵脚的诗节分成个两部分。前8行被称为八行诗节及其韵句:a b b a a b b a余下的6行被称为六行诗节,可以有二或三个韵脚,有多种形式:c d c d c dc d d c d cc d e c d ec d e c e dc d c e d c确切的六行诗节押韵范式是灵活的,与八行诗节的范式不同。在严谨的实行中,六行诗节所要避免的就是以一副同韵对句(dd或ee)做结句,因为在意大利这从未被允许过,并且彼特拉克自己(据说)也从未使用过同韵对句的结句;而在真正的实践中,六行诗节有时也有以同韵对句作结的,后面给出的西德尼的《十四行诗之第七十一首》就是这样一个的有着同韵对句结尾的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的例子。这里的要点是,诗是被两个不同的韵组分为两个部分的。按照原则(据称适用于所有押韵的诗但往往不尽然),从一个韵组到变化到另一个韵组意味着有一个主题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在意大利体十四行诗的第9行开始处,被称为volta(转折),或“转变”,转变是十四行诗在形式上的一个基本要素,或许就是基本要素。这第二个意思正是在volta处引入的,如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这首十四行诗:《伦敦,1802》密尔顿!你啊,应生活到现在的时光:英国需要你:她是个死水湾;无奈圣坛,宝剑,笔杆,还有那炉台,厅堂上以及内室里英雄的家当都已经丧失了它们内心的欢畅——那英国的古传统。我们自私,狭隘;扶我们起身呵,回到我们中间来;给我们以风格,道德,自由,力量!你的灵魂像一颗星,远驻仍亲,你有一种声音,宏大如海洋,纯洁如明净的天空,庄严,豪放;你这样走过生命的普通大道,带着愉快的虔敬;同时,你的心连那最为卑微的责任也曾经操劳。(诗译者:屠岸 本文译者略做调韵)在这首诗里,八行诗节用于展开英格兰民族的衰败和腐化的意思,用六行诗节中密尔顿具有的品质去抗对那种失落,而这品质正为民族现在所迫切需要。一个非常熟练的诗人为了戏剧般的效果是可以随意安排volta的位置的,虽然这?6?7?6?7很难做得好。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由菲利普?6?1西德尼爵士(Sir Philip Sidney)写的十四行诗,他将volta给一路延后到第14行: 《十四行诗之第七十一》谁能从最美好的大自然书籍中获知美德是如何寄身于美丽,且让他在了解爱时去读一下你,斯黛拉,那些曼妙的句子,是真善的展示。在彼处他将发现一切恶行的远掷,非凭孔武蛮力,却靠最可爱之理性权威,其光芒能令夜鸟逃飞,心灵阳光在你的双目闪烁,亦如是。可不满足于“尽善尽美”之继承人,你啊,把你全部心智那样奋力地让它“开路”,你的什么最为美好,自有人为你做评论。故而当你的美丽吸引了心之爱慕,如此之快你的美德令那爱倒向善之方向。“不过,哈,”欲望仍在喊,“给我一些食粮。”此处,在用了13行去力证“为何理性给他解释了后面的美德是他所当秉持的正途”后,他看似大大地青睐于“美德有益”的主张。但volta却有力地对“理性有利于美德”的论据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它揭示了欲望并不屈从于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十四行诗演变出了相当多的变体,这是为了使人们能更容易地用英语去写意大利体十四行诗。最常见的一个改变出现在八行诗节中,其押韵范式从a b b a a b b a 变成a b b a a c c a的范式,这就消除了对两组4韵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对于英语这样的贫韵语言来说并非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华兹华斯在下面的十四行诗中用的就是这种范式,并伴之以同韵对句做结:《别轻视十四行诗》别轻视十四行诗,批评家!你冷若冰霜,毫不关心它应有的荣誉;莎士比亚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心扉!这小琵琶奏出的旋律医好了彼得拉克的创伤;塔索把这支笛子千百遍吹响;加莫恩斯用它减轻了放逐的哀愁!但丁将柏冠戴上了沉思的额头——十四行诗就是一叶华美的桃金娘在那柏枝间发光;它是盏萤火灯,使那温和的斯本塞从仙境里醒来向黑暗斗争时感到愉快;而密尔顿路遇漫天的大雾,十四行诗就在他手中变成了号角,他用这乐器吹出了动魄的歌曲——太少了,可惜!(诗译者:屠岸)意大利形式的另一个变化是这首由丁尼生兄弟的老大查尔斯?6?1丁尼生-特纳(Charles Tennyson-Turner)写的,他写过342首十四行诗,用了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在这里,特纳使用的是a b b a c d c d e f f e f e的范式,而volta则被后移到第9行中间处:《怀念流星》是雨的迹象吗—这疑惑可有点贪懒——什么能赶我到床头,夜尚未迟,是空中相遇和爆发的陨石,它让男人们瞠目,孩子们也在喊:为何所有来自散乱又喷泻的飞一般流星光束,无一穿透我那昏昏欲睡的头?打搅我之乏困,并拨弄我之神经,让苍白乏味的梦付之东流就在我眼皮底下?我的灵魂何其痛苦,我那灵魂啊,它竟已入睡而旁人的仍在逍遥,此时连小孩子们的喜悦都溢于言表,他们的享受已在小小的眼眶中透露来自宇宙深处的小玩意!我却误拙为巧何曾有雨——绝不是那晚的目标。二、斯宾塞体十四行诗:斯宾塞体十四行诗的范式如下:a b a b b c b c c d c d e e它由埃德蒙?6?1斯宾塞(Edmund Spenser)发明,是他用在《仙后》(The Faerie Queene)中(a b a b b c b c c)、从诗节范式派生出来的。此处“a b a b”的格局建立起若干清晰的四诗行组,每一组各自展开特定的思想;但是,由a、b、 c和d的交叠押韵所形成的前12行却用了一个与之相分离的单一同韵对句单元做其结束。三组四诗行发展出三个区分明显但又密切相关的思想,而同韵对句的思想(或评说)则截然不同。有趣的是,斯宾塞往往用“但是”或“然而”作为他的十四行诗中第9行的开头字,以标志应当确切地在意大利体十四行诗该行处出现的volta;可是如果仔细地一看,人们常常会发现此处实际上全然没有出现“转变”,真正的转变则是出现在押韵格局的变化处,在同韵对句那里,从而使得12行与2行的格局成为一种非常不同于意大利体8行和6行格局的范式(实际的volta以斜体字标出三、英格兰体(或莎士比亚体)十四行诗:英格兰体十四行诗的范式在所有的十四行诗中是最简单、最灵活的,它包括3个交错韵脚的四诗行组和一副同韵对句:a b a bc d c de f e fg g同斯宾塞体一样,每个四诗行组都展开一个特定的思想,但是每个思想都与在其它四诗行组中的思想紧密相关。英格兰体十四行诗不仅就其韵律结构而言是最为简单的——它只讲求韵字成对即可,而非成组的四行,并且就volta的安排而言它也是最灵活的。莎士比亚经常在第9行进行“转变”,同意大利体一样: 四、不能归类之诸体当然,总有一些十四行诗,它们不适合归入任何明确而公认的范式,但肯定仍然具有十四行诗的样式。雪莱的《奥兹曼迪亚斯》就属于这一类。它的押韵样式a b a b a c d c e d e f e f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显然,它同意大利体十四行诗一样地在第9行处安排有一个vol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