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以春江水暖鸭先知写一篇短文

以春江水暖鸭先知写一篇短文

 话题作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写作指导与优秀学生例文

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苏轼《题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或所蕴含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解题: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是一幅鸭嬉图,而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

附:题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 轼 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意境角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者选取了4个意象:竹子、桃花、江水、鸭子。先从身边写起,写出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去感知“春江水暖”,去享受春的洗礼、大自然的快乐。诗中洋溢着一股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表达出作者对美丽和迷人的春天的期盼和向往 。如果就所给诗句的意境作文,应吻合诗的这一格调。并尽量选用记叙文或散文文体,可以采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夹叙夹议。

哲理角度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中“水暖”强调了春天到来时江水的“温度”,“鸭先知”则强调了常年生活在水中,陶醉在水中,随时都在感知江水变化的鸭的“知觉”。而这江水的“温度”,鸭的“知觉”是不能用画笔直接画出来的。但诗能将这些细节描写如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的优势。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强调了“鸭”的实践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投入与探索精神。 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告诉人们实践的重要与可贵。最好选用议论文文体,做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议论有力。

思路提示:

1、 这个话题形式非常新颖,要求写作者务必仔细审题,多方思维。审题者可以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依据诗中意境展开联想、想像:想象初春时节,笋芽破土而出,形成新绿。桃花初绽,万物复苏,由三两枝,很快就会桃花满园,杨柳垂下绿丝绦,一片生机盎然,。这样的美景又有谁不欣赏、喜爱、向往呢?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写出一篇春景图,或是渴望春天、向往春天,或是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散文。

2、还可以依据诗中“水暖鸭先知”进行逻辑推理思维。围绕“春江水暖鸭先知”,探究:为什么鸭会先知春江水暖呢?鸭的本能习性是什么?鸭的生存环境怎样?等等。 从探究中得知:鸭子习水性,常年生活在水中,对水的细微变化都是亲身体察,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鸭对水因常年实践而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这一思路可以写成哲理文章。可以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可以是强调生活、学习、工作、科研等方面中,实践的重要性与可贵性。

基于以上两点,构思这篇作文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两种构思,无所谓优与劣,只是站位不同而已。但就每一种构思而言,如何驾驭、理解文题所提供的内容,却很显水平。

其他例文:

四月细雨霏霏,门前茂密的青竹林已经冒出尖尖的竹笋,微微有些泛寒的春风摇曳过竹林,枝叶被吹出沙沙的清响。那翠绿的缝隙间,隐约一抹妩媚的红若隐若现,原是已经到了桃花开放的时节,桃花的红是生机盎然的颜色,争先恐后般地装扮四月的春光。

有一整风吹过,桃色花瓣伴着几许竹叶飘下,跌落到盈盈的湖水中,在春风吹起的小小漩涡中荡漾。此时节,湖水尚寒,唯有湖面上几只嬉戏的小鸭伴着飘落的竹叶桃花点缀这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