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潜夫论》卷13慎微诗解2知微见著善恶由积明君知己行一

《潜夫论》卷13慎微诗解2知微见著善恶由积明君知己行一

《 潜夫论 》卷 13慎微 诗解2知微见著善恶由积明君知己行一

题文诗:

积微成显 , 积着成 象, 鄂鄂誉誉 ; 以 致存亡 ,

圣人 也 者, 常慎其微 . 周 文王 也, 小心翼翼 ;

周 武王 亦, 夙夜敬止 , 思慎微眇 , 早防未萌 ,

故能太平 , 而传子孙 . 夫邪与正 , 犹水与火 ,

不同原 也, 不得并盛 . 倘 正性胜 , 则遂重己 ,

不忍亏也 , 伯夷饿死 , 故而不恨 . 若 邪性胜 ,

则忸怵而 , 不忍舍也 , 王莽窃位 , 故而不惭 ,

积恶所致 . 夫积恶习 , 非 能长 久 , 致死亡 亦,

非一 事 也 . 世品人遂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积不善,必有余殃, 圣贤卑 恭, 则登其福 .

庆封伯有 , 荒淫于酒 , 沉 湎无度 , 以弊其家 .

晋平殆政 , 惑以丧志 , 良臣弗匡 , 故俱有祸 .

楚庄齐威 , 二者 始有 , 荒淫之行 , 削弱之败 ,

几于乱亡 , 中能感悟 , 勤恤民事 , 劳精苦思 ,

孜孜不怠 , 夫出陈应 , 爵命管苏 , 厚 召即墨 ,

烹阿大夫 , 故能中兴 , 强霸诸侯 , 当时尊显 ,

后世见思 , 传为令名 , 载在图籍 . 由此言之 ,

有 道 人君 , 其行一也 , 知己曰明 , 自胜曰强 .

至道至义,义正真情,真情自知,神清性明.

知微见著,防患未然.情真义深,正己正人.

原文

夫积微成显,积着成 ( 象 ) 〔 1 〕,鄂誉鄂誉;鄂致存亡〔 2 〕,圣人常慎其微也〔 3 〕。文王小心翼翼〔 4 〕,武王夙夜敬止〔 5 〕,思慎微眇,早防未萌〔 6 〕,故能太平而传子孙〔 7 〕。

注释

〔1〕“成”下脱一字。按汉书律历志云:“三微而成着,三着而成象。”易干凿度云:“三微而成一着,三着而成一体。”○铎按:荀子大略篇云:“夫尽小者大,积微者着。”“积着成”下盖脱“象”字,与“亡”为韵。〔2〕文有脱误。按汉书韦贤传云:“睮睮谄夫,咢咢黄发”,如淳曰:“睮睮,自媚貌”,颜师古曰:“咢咢,直言也。”此文疑当作“鄂鄂誉誉,以致存亡”。“鄂鄂”与“咢咢”通,“誉誉”与“睮睮”通。“鄂誉致存亡”,即史记商君传赵良所谓“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也。韩诗外传十云:“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3〕淮南子人闲训云:“圣人敬小慎微。”汉书董仲舒传云:“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故圣人莫不以晻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着。”按“尽小者大”二语,本荀子大略篇。〔4〕诗大明。〔5〕诗闵予小子。按此为成王诗,“武”当作“成”。○铎按:匡衡以此诗为武王毕丧。衡学齐诗,则是齐诗说也。节信引诗多本三家,“武”字必不可改。〔6〕汉书贾谊传云:“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7〕诗閟宫郑笺云:“文王、武王继太王之事,至受命致太平。”烈文笺云:“文王、武王以纯德受命,定天位。”又云:“天之锡之以此祉福也,又长爱之,无有期竟,子孙得传世,安而居之。”此即用诗谊,与郑氏同。○铎按:“能”下疑脱“致”字,考绩篇:“三代于世,皆致太平。”是其例。又郑笺诗不专主毛,此盖亦三家说也。

原文

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 1 〕。正性胜,则遂重己不忍亏也,故伯夷饿死而不恨〔 2 〕。邪性胜,则忸怵而不忍舍也〔 3 〕,故王莽窃位而不惭〔 4 〕。积恶习之所致也。夫积恶习非久,致死亡非一也。世品人遂〔 5 〕

注释

〔1〕淮南子诠言训云:“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内便于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者,正气也。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不顾后患者,邪气也。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一置一废,故圣人损欲而从事于性。”〔2〕论语。〔3〕“怵”当为“■”。尔雅释言云:“狃,复也”,郭注“狃■复为。”后汉书冯异传云:“忸■小利”,章怀注:‘“忸■”犹“惯习”也,谓惯习前事复为之。’狃、忸字通。诗四月疏、荡释文并引说文云:“■,习也。”今说文无“■”字。“●”字注:“习也。”“■”当即“●”之别体。怵,说文训恐,与“狃习”义别。汉书武帝纪元狩元年诏:“怵于邪说”,服虔曰:“怵,音裔”,应劭曰:“忸,■也”,如淳曰“怵,音怵惕。”盖服、应本作“■”,如本作“怵”,字形之误如此。○铎按:“狃■”字本作“忕”,以“大”为声。大、世古音同部(如“太子”即“世子”,“大室”即“世室”,“子大叔”即“子世叔”)。盖“忕”或作“■”(如荀子荣辱篇“憍泄”即“骄汰”)故又易为“●”,犹“泄”、“枻”亦作“洩”、“●”也。“忕”字桓十三年左传疏、尔雅释言疏引说文亦有之,当据补。〔4〕汉书。〔5〕“积恶习”以下,文有脱误。汉书董仲舒传云:“暴逆不仁者,非一日而亡也,亦以渐至。”此文盖本之。“世品人遂”下,旧接“俾尔多益”至末,今移正。然此四字下尚有脱文。

原文

夫圣贤卑革〔 1 〕,则登其福〔 2 〕。庆封、伯有〔 3 〕,荒淫于酒,沈湎无度,以弊其家〔 4 〕。晋平殆政〔 5 〕,惑以丧志,良臣弗匡,故俱有祸〔 6 〕。楚庄、齐威,始有荒淫之行〔 7 〕,削弱之败〔 8 〕,几于乱亡,中能感悟,勤恤民事〔 9 〕,劳精苦思〔 10 〕,孜孜不怠〔 11 〕,夫出陈应,爵命管苏〔 12 〕,召即墨,烹阿大夫〔 13 〕,故能中兴,强霸诸侯,当时尊显,后世见思,传为令名,载在图籍〔 14 〕。由此言之,有希〔 15 〕人君,其行一也,知己曰明,自胜曰强〔 16 〕。

注释

〔1〕“革”疑“恭”之误。后汉书窦融传云:“每召会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2〕昭十五年左传云:“福祚之不登,叔父焉在﹖”〔3〕“有”字旧脱。〔4〕襄廿八年、卅年左传。〔5〕孙侍御云:‘“殆”与“怠”同。’继培按:新书道术篇云:“志操精果谓之诚,反诚为殆。”诗玄鸟:“受命不殆”,郑笺云:“受天命而行之不解殆。”是郑读“殆”为“怠”也。淮南子泰族训:“句践栖于会稽,修政不殆。”盐铁论论菑篇:“周文、武尊贤受谏,敬戒不殆。”方言后刘子骏与扬雄书:“收藏不殆。”并以“殆”为“怠”。〔6〕昭元年左传。○铎按:晋语八韦注:“良臣,谓赵孟。”〔7〕毛诗鸡鸣序云:“哀公荒淫怠慢。”〔8〕秦策云:“地削兵弱。”〔9〕周语云:“勤恤民隐。”〔10〕“精”旧作“积”。汉书张敞传云:“劳精于政事。”论衡命禄篇云:“劳精苦形。”韩诗外传五云:“劳心苦思。”〔11〕汉书平当传云:“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成业,二百余年,孜孜不怠。”〔12〕按新序一称楚***王有疾,命令尹爵筦苏,遣申侯伯。王薨,令尹即拜莞苏为上卿,逐申侯伯出之境。吕氏春秋长见篇“莞苏”作“苋嘻”,说苑君道篇作“莞饶”,并以为荆文王事。申侯伯即僖七年左传申侯,楚文王死后出奔郑。是二人皆在文王时,新序以为***王者误也。汉书古今人表中上有陈应,在楚严王、箴尹克黄、五参之后,申公子培、乐伯、优孟之前,楚薳贾、申叔时、孙叔敖之下,则为庄王时人无疑。但表列陈应于中上,必贤大夫,不应被出。且与管苏不同时。疑此陈应当为申侯,陈、申,应、侯,字形皆相近,遂以致误。然事在文王时,此以为庄王,则又误也。〔13〕齐威王事,见史记田完世家。

(最初,齐威王召来即墨大夫,语重心长地跟他说“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时常有人称赞的阿大夫,则将其烹煮而亡。)

〔14〕韩非子用人篇云:“书图着其名。”○铎按:论荣篇:“载于图书”,义同。〔15〕“有希”当作“布衣”。汉碑“布”作“■”,与“希”相似。(希:道)〔16〕老子云:“自知者明,自胜者强。”○铎按:韩非子喻老篇作“自见之谓明,自胜之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