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七绝诗句如下:
风轻气爽夕阳斜,汇化冥钱逝祖家,纵使后昆多念想,亦难前世再年华。烛光点点寄哀思,月到中元拜逝慈。币缎袅香恭祭祖,含悲垂泪泣流兹。中元月孔灯明,遥眺西天紫气生。
供品香萦红烛泪,路人祈语怵魂惊。霓灯万盏照黄昏,盈酒三杯敬野魂。莫管凡尘云暗度,但祈冥地少凶浑。昨更流雨打檐房,万缕千丝送席凉。思念牵来行行泪,中元无月隐秋光。
二韩忠芳:七绝 中元节有思(平水韵)
凄风苦雨随云暗,怀念双亲泪溅弹。哀思点明灯一盏,天堂人间问声寒。
中元节来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它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这天通过虔诚的祭祀活动,表达慎终追远的情怀。与除夕、清明节、寒衣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