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介子推以死救重耳的名诗是什么?

介子推以死救重耳的名诗是什么?

这是介子推写给晋王的一首诗,但是没有名字。

出处:介子推士跟随晋文公重耳为躲避父王的妃子骊姬追杀,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一路奔波,因晋文公途中饥饿难耐,饿晕过去,介子推为救重耳,忍痛从自己的腿部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后喂给他吃。

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执政期间对那些和他浴血奋战的臣子们大加封赏,却唯独忘记了介子推,被大臣提醒后,立即差人去请。谁知连请几次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得亲自去请。为了躲避晋文公的邀请,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差御林军上山去搜寻,没搜到,于是有人便出主意放火烧,逼他母子出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仍不见介子推母子出来。众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被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去了!晋文公哭拜一阵,偶尔发现介子推的背堵着个树洞,洞里藏着一片扯下的衣襟,上面题了一首用血写的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一首诗五十多个字,连续提到三个“清明”,其意是想要他的主公重耳要保持勤政、廉洁、清明,决不能做个昏君。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将介子推母子分别安葬在那棵被烧焦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在山上建了座祠堂,把绵山改为“介子山”,把那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树”。

因此,在过去的清明节人们胸前都有戴绿柳的习俗,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在广德甘溪也曾有“清明不戴柳,死在大门口”的谚语之说。而晋文公他也谨记介子推的诗句,始终保持以“勤政清明复清明”来治理天下,并将每年的清明前一天定为“寒食节”,诏谕百姓在这一天内一律吃冷食。

时日一长,人们便用艾蒿和米粉做馍馍,说是吃了蒿子巴巴,能把魂巴着,不会让阴差抓走。他们做的蒿子巴巴主要是以春笋、腊肉和腌制的雪菜等做馅,做出来的蒿子巴巴不管是冷食还是热着吃,都非常上口,咬一口满嘴都香。

百度百科-介子推

百度百科-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