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谁写的诗,杏花村在那儿?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谁写的诗,杏花村在那儿?

破解杜牧诗中“杏花村”之谜!

第一篇:

杜牧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边的杏花村

前几天陪国家行业质量认证机构的两位审核员去了贵池,在路过城边秋浦河畔的黄公酒垆大门时,我想到了当年杜牧写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并对同行一位山西籍审核员说,杜牧的这首诗就是写在这里的。

显然这位审核员对此不甚了解,他说我们山西的杏花村酒在做广告时,也提到了杜牧的这首诗。言下之意,杜牧的这首诗是写在山西的。

山西杏花村酒厂的这个广告我没见过,但是可以知道山西人会做宣传,这一宣传却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误导了全国很多的人,包括这位北京来的审核员,也误导了这些人很多年。

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诗人杜牧由黄州迁任池州刺史,当了两年州官,留诗几十篇,《清明》这首诗就是他春游府邸杏花村时乘兴所写,而并非写在山西杏花村。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向这位山西籍审核员阐明杜牧的这首《清明》不是写作于山西。

1、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典型的南方气候特征,山西不具备

2、唐人曾有一画家根据杜牧的这首《清明》诗作了幅画,画中牧童头带斗笠,身披蓑衣骑在水牛背上。斗笠、蓑衣是南方人才用的,北方人不用。而水牛也只有南方才有,北方都是黄牛。

3、杜牧从未在山西做过官,历史上也查不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记载。而《清明》诗的创作年代,与杜牧任池州刺史是相吻合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杜牧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边的杏花村。这个结论当然也得到了这位山西籍审核员的认可

池州市的黄公酒垆是个值得游玩的地方,欢迎朋友们在去九华山的时候顺便去游览一下黄公酒垆.

第二篇:

清代贵池人郎遂:潜心编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库全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

杏花村,因诗而得名。“牧童遥指处,池州杏花村”。

唐代池州又名池阳郡,自唐武德四年开始设州,池州府治秋浦县(今贵池区)。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如画,九华山、齐山、秋浦河、百牙山等江南胜景引来众多名人诗家留连吟唱。大诗人李白留下《秋浦歌十七首》,苏轼曾作《清溪词》,司马光写过《齐山呈王士薇之》,岳飞有《池州翠微亭》……一篇篇佳作灿若珠玑,为池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夺目光彩。

会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诗人杜牧由黄州迁任池州刺史,当了两年州官,留诗几十篇,《清明》就是他春游府邸杏花村时乘兴所写

古时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山岗上杏花遍野,村子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

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树梢,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

每当清明时节,春风醉雨,杏花盛开,小村“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幽”。其美景和繁荣可见一斑。

“诗因景而灵秀,景因诗而名重”。杜牧一首《清明》诗,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登楼把酒,吟诗作赋。

据统计,池州有史可查的围绕杏花村歌咏的名人诗家就有300多位,写有700余篇诗作。“天下第一诗村”之说不胫而走。

出了名的杏花村得以不断修建。至清代,方圆十余里,杏花浪漫,灿若烟霞,亭台楼榭,茅屋酒帘,有了铁佛禅寺、百浦荷风、栖云松月、杜坞渔歌等“杏花村十二景”。

清代贵池人郎遂感其独特,潜心编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库全书》。

以村建志,在我国绝无仅有,足见杏花村名声之大。

世事更替,战乱频繁,杏花村古景渐渐面目全非,惟有那口黄公井自唐代留存至今,井水清澈如故,成为杏花村坎坷见证。

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

池州人心中明白,贵池之所以能在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城西有个杏花村,而且村中还有一口省级重点保护单位———唐代杏花村古井,古称“黄公井”,又名“香泉井”。

在我国志苑中,为村立志的可谓凤毛麟角。

能被搜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恐怕只有池州《杏花村志》了。

应当说,这全赖于杜公这首千古绝唱《清明》诗的巨大效应。

杜牧在会昌四至六年(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期间,春游府城西杏花村,写下了这首富有江南风情特色的艺术杰作。

之后,历代名士慕名纷至,古村不断修建。至清代整个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圆10余里古色古香、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区,有闻名遐迩古“杏花村十二景”,

即:平天春涨、铁佛禅林、白浦荷风、黄公酒垆、三台夕照、桑拓丹枫、栖云松月、西湘烟雨、昭明书院、茶田麦浪、杜坞渔歌和梅州晓雪。

然而,千古杏花村,风雨流年,沧桑有变,尤其是侵华日军的狂轰滥炸,使古杏花村十二景惨遭毁灭。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古老的杏花村带来了生机。

1984年11月21日原贵池县政府提出,“将杏花列为县花”、“清时节作为杏花节”以及“把贵池变成杏花城”的美好构想。

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贵池市在距昭明书院遗址不远处,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杏花村公园———烈士陵园。每逢清明佳节,这儿成为池州儿女,特别是青少年缅怀先烈壮志豪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十二景”中的杜湖,指的就是秋浦河入长江的那片水面。

湖岸有杜坞庄、杜坞山,山谷里有渔村叫杜坞村。

自古秋浦河上有渡,称杜坞渡,篙撑桨摇,渡了千年百载。

当政府于1990年8月,在“碧澄长似秋”的秋浦河上建起了一座雄伟的杜坞大桥,结束了千年摆渡的历史,给杏花村杜湖名胜架起了一座壮丽的彩虹。

1997年底,贵池市委、市政府把复建杏花村、开发杏花村景点作为确立“杏花村名牌”战略,将恢复建设杏花村的古迹摆上了重要日程,此举受到了国家建设部和省内有关部门的支持。

当年黄公酒垆的黄公井,史称“香泉似酒,汲之不竭”。当地杏花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杏花村酒厂先后开发了“杏村”、“牧童”、“九华山”3个注册商标的系列名酒,推出几十个品种的产品作为旅游纪念品,为千古杏花村又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

新千年世纪之交,随着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杏花村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海外华人、欧华公司老板詹晓荣先生为古老杏花村所吸引,掀开了杏花村复建工程的序幕,建起了杏花村古井门坊、黄公酒垆和标志性的街心古樽雕塑。

最近,池州市政府正着手组织绘制杏花村整体工程的蓝图,千古名村无限美好的明天,将在“两山一湖”的旅游热线上,竖起一道亮丽的风景。

到那时,中外游人便再度领略“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幽”的古村神韵。

第三篇:

杜牧诗中“杏花村”之谜!

每当清明来临,人们常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作仅四句之简单,却字字珠玑,堪称传世之作。然而,人们在咏吟这首佳作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个深深的疑问:杜牧所说的杏花村究竟在何处呢?

长期以来,全国有好几个“杏花村”都说自己就是杜牧诗中所指。它们纷争不断,形成了一个“杏花村”之谜。

于是,人们试图从《清明》诗文中找出一些答案。《清明》诗中有清明、雨、杏花、美酒等几个特点,这些就成为确定“杏化村”归属的标准。

山西汾阳杏花村

许多人认为,山西汾阳杏花村是“真正的”杏花村。他们说,这个杏花村位于山西汾阳县城以北,以生产汾酒名扬于世,历代文人墨客曾留许多诗文碑刻于此,咏其酒美景好,而杜牧的《清明》诗更是位列群碑之首——这当然表明,这个杏花村的身份确凿无疑了。

然而经过考证,有人却提出了两个疑问:

一、据《杜牧年谱》记载,杜牧一生从未到过山西,怎么可能在汾阳喝酒?

二、汾阳清明从不下雨,有时还要下雪,又何来“清明时节雨纷纷”呢?

两个疑问切中要害。看来,山西汾阳杏花村不是“真正的”杏花村。

安徽贵池县杏花村

也有人认为,安徽贵池县杏花村是“真正的”的杏花村。他们说,这个杏花村在贵池县西南,古时也以酿酒著名。杜牧曾在贵池为官两年,期间他爱喝酒、郊游,均有记载。而《贵池县杏花村志》中还收有《清明》诗。这些都表明,这里就是杜牧诗说的杏花村。

上面的理由似乎充足,但经过考证,有人同样提出了两个疑问:

一、写《清明》时杜牧已经上任半年,他嗜酒如命,哪能不知杏花村去处而向牧童问路?

二、既然为官,喝酒自有下人服侍,杜牧又何必亲自去讨买呢?

如此推断,这里的杏花村也不“属实”。

江苏宜兴杏花村

还有人认为,江苏宜兴杏花村才是真正的“杏花村”。他们的观点是,杜牧晚年罢官后住在湖州,此时杜牧有些萎靡不振,便常到邻县宜兴游览解闷,并住在宜兴十里碑,还在那里修建了一座水榭。而据地方志记载,十里碑附近有个村落,四周多有杏树。显然,这里就是杜牧笔下的杏花村。

遗憾的是,此说最终也被否定:经考证,此地没有“酒家”,更不曾有过酿酒历史,《清明》所写情景,与这里一点关系也没有。

几处“杏花村”均被否定,就有人说,杜牧的“杏花村”其实是泛指,并无实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也说:“杜牧之为池阳守,清明日出游诗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

不过,多数人的意见是,《清明》诗中的杏花村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年代太过久远,不辨其真罢了。

看来,杜牧《清明》诗杏花村之谜,一时还难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