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字体,在中国的历史上,隶书起源于秦朝末年,由于秦始皇大兴徭役,当时朝廷的下层官员需要书写非常多的文案,当时流行的小篆字体太过于复杂,为了能够让字体更简单,所以创造了隶书。当然咯,一种字体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要经历长时间的演变才能成熟。
在中国的历史上,隶书是从民间兴起的,发展到成熟的时候被官方认可了,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种官方字体,所以说隶书是一种草根书法,这跟它的起源有很大的关系。隶书这种字体是将原先篆书的偏长改成了偏方,并且逐步出现了撇、捺、点等现代汉字的基本笔画,隶书中独特的“波横”写法增加了字体的美感和律动感,通过对篆书的改变,把复杂的笔画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更方便人们书写和使用。由于以上这些优点,隶书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并在碑刻和时刻上出现。
到了汉代的中后期,隶书开始从民间传到官方中去,并且取得了官方正体的地位,一跃成为汉朝的主流字体,汉代隶书对字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汉代以后的朝代中,隶书一直都被沿用。
隶书对古今文字的发展影响重大,它被称为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隶书之前产生的文字被称为古文字,在隶书出现之后的文字被称为今文字,今文字和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很相似。隶书是一种自下而上流行起来的书法,从最初的民间书法演变成官方书法,是一种最草根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