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
是 赵孟頫 写的诗。
意思是,这一生办过的事情总是难堪惭愧,只有对笔墨纸砚书画艺术的感情仍然在。(纵情于笔墨纸砚之中)
惭在文言文的意思
惭:羞愧;惭愧
《自警》的诗:“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透露了自己的无奈,也表明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纵情于笔墨之间。
“唯余笔砚情犹在”的赵孟頫果然在书法、绘画上开创了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彼时的赵孟頫,明面上是一位朝廷大员,骨子里却是生活在浙江吴兴的松雪道人。《鹊华秋色图》与《水村图》似乎也是赵孟頫两个时间里的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在《鹊华秋色图》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标新立异的赵孟頫,而在《水村图》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崇尚宁静冲淡的赵孟頫。前者意气风发求新求异,后者冲淡平和渴望避世隐居。这种转变,或许与他的官场生涯分不开。
赵孟頫在33岁时,在元朝的大都,元世祖忽必烈接见了他,年轻的赵孟頫热血沸腾,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于是便表示:“士少而学于家,盖亦欲出而用之于国。”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他很快就感到懊悔了。三十七岁的时,入京四年的他写下了“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的诗句。其后,他作“罪出”诗一首,他心中的悲伤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
古语己云然,见事苦不早。
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
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
谁令坠尘网,婉转受缠绕。
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
哀叹谁复顾,毛羽日催槁。
在这首诗中,赵孟頫内心的矛盾与痛苦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痛苦的心情无法向人说出,于是乎他携妻管道升作了虔诚的佛门弟子了,他只能够从佛教中求得解脱了。
赵孟頫没有办法去改变现实,他只能够在诗中感慨人世艰难了。他还作了一首诗:
功名亦何有?富贵安足计。
惟有百年后,文字可传世。
譬溪春水生,必志行可遂。
闲吟渊明诗,静学右军字。
此时的赵孟頫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古人的诗文,能够心摹手追魏晋书风,寄情于书法艺术,已经成为赵孟頫摆脱内心痛苦的精神寄托了。
元贞元年,元世祖忽必烈去世,赵孟頫借口自己多病,终于返回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寄情山水,颇感自在。然而,当回顾自己的一生,不禁悲从中来,又作诗一首: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
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牙齿和头发都掉光了,在自己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中,除了书画尚可聊以自慰以外,其他一事无成,他感到惭愧无比。他的夫人管道升填词劝他: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
1322年,赵孟頫无疾而终,享年69岁。其书法文雅秀润是前无古人的,后人称其书法:“肉不没骨,筋不外透。虽姿媚溢发,而波澜老成。譬之丰肌玉环,作霓裳舞,惟不心醉。”赵书是秀润之美的典型,如同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是无以伦比的。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蒙古大军征服了南宋,而赵孟頫则以优秀的汉文化征服了大汗的子孙,做到了薪火不灭,古法不失。对于这样一位呕心沥血,把一个文人的微薄之力,发挥到极致的人,人们还能够苟求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