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字面意思: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质。是对知羞改过的人的这种行为的赞赏。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礼记·中庸》
大德必得其寿。 修养名言
《礼记·中庸》有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一定能获得长寿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礼记·中庸》
修练多从苦处来。
清·袁枚《遣兴》。本句太意是:惨练功法多是从艰苦中得来。原诗上句为:“须知极乐神仙境”。这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即使是天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他们的法术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艰苦地掺练才得到的。言外之意,当然是说一般人要想掌握一点知识,一点本领,更得勤学苦练。本名句可供勉励青少年刻苦学习时引用,也可用以勉励人们进行刻苦的道德修养。
清代诗人 袁枚 《遣兴》
虚己者进德之基。明代文学家 方孝孺
辱,莫大于不知耻。隋代文人 王通
凡事之本,必先治身。 关于修养的名言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世上人的心性修养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是一切事务治理好的前提。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唐·张九龄《上姚令公书》个人的道德修养到了完美的境地,一切毁谤都将自行止息。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上姚令公书》
大人不华,君子务实。
汉·王符《潜夫论·叙录》卓越的人不追求虚有其表,有修养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实际。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叙录》
温、良、恭、俭,让。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温,温和。良:善良。恭:恭敬。俭:俭朴。让:谦让。本句大意是:性格温和,心地善良.态度恭敬,生活俭朴,待人谦让。原话是孔子的学生称赞孔子所具有的品德的.这种品德有利于巩固封建秩序,因而为封建统治者所倡导,作为封建社会个人修养的典范。现在应该批判地继承,在对敌斗争中,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不能~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修养名言
《诗经·淇奥》。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磋(cuō搓):用锉锉平,指加工象牙。琢(zhuó浊):用刀雕刻,指加玉石。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这两句大意是:(修养品行:好比加工玉石,)像切割,像锉平,像雕刻,像磨光。此条以加工骨器、玉器为例,比喻君子要努力修养品行,坚持德行的砥砺。所以原诗说:“有匪君子,~,”后多用~来形容研讨学问或修饰文章。切、磋、琢、磨是四个表现精雕细刻的动词,该名句连用四个动词,增强了直观性,使较为抽象的砥砺德行、研讨学问通过几个巧妙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来。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淇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