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道德经》名句哲理引申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名句哲理引申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出自《道德经》第81章)

这句话网上有好几个版本的解释

1、智者专精少数方面,知识不算广博;而研究太多领域的人不可能达到智者的程度。

2、好炫耀自己聪明的人知识不广博,知识广博的人不故意炫耀自己。

自己的解释是:真正的智者只精通某一方面,知识面不一定广博,也不会到处炫耀自己。而到处炫耀自己有广博的知识的人,不会对哪一方面都特别精通。

解析 大多数人有了一点本事就会到处炫耀,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才能,钦佩自己的知识。而且还会趾高气扬,对别人都不看在眼里。只有吃了亏,有了教训,才能幡然悔悟。而真正的智者能够做到大智若愚,能含光于内而不显。

哲理引申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天才,他诗词书画无所不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为人洒脱豁达更是成为世人的典范,受到后世文人的敬仰钦佩。然而,在其年轻之时,也曾经喜欢炫耀才能,并因此受到过别人的捉弄。

苏轼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经常相互开玩笑,捉弄对方。一次二人游玩,苏轼笑着问佛印看自己像什么,佛印回答说:“我看你像佛。”苏轼哈哈大笑,佛印问他为何发笑,苏轼回答道:“你看我像佛,我看你像狗屎!”说着又笑得直不起腰来。过了好一会儿,等他不笑了佛印说:“相由心生,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苏轼才知道自己本想捉弄别人,却被别人捉弄了。

还有一次,苏轼学佛,自己觉得达到了一定境界,就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是指人们生活中常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八种境况。他觉得自己的体悟很深,于是立刻让童子过江拿去给佛印禅师看。佛印看完后,知道这是苏轼在向他炫耀自己的文采,于是想捉弄一下他,立刻题了四个字,让童子送给苏轼。苏轼打开一看,竟然是“放屁!放屁!”四字。他气的立刻起身,前去同佛印理论。

苏轼见面就嚷道:“禅师!我的诗,你看不上没关系,也不能侮辱人呀!"佛印平静地说:“我什么时候侮辱你啦?”苏轼拿出纸说:“今天你一定要给我个说法!”禅师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听后十分羞愧,知道自己的修为还不够。

苏轼在朝廷当官之时,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恰好王安石不在,苏轼就在书房中等待,他看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了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轼瞧了又瞧,觉得王安石真是乱写,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见到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轼知道自己没有别的过错,觉得王安石真是小心眼儿。一天,他出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苏轼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问小孩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苏轼离开花丛,听到不远处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自以为是,改错了王安石的诗,所以王安石才给自己一个教训。

经过这些戏弄和教训以后,苏轼开始变得内敛,不再故意在人前显摆,并写了一首诗留给儿子:“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吾儿愚且鲁,无病无灾到公卿”来表达自己守愚不骄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