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书五经中关于国之和平安定的句子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2.四书五经中关于国之和平安定的句子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译文:天下和国家是可以平定治理的,爵位和俸禄是可以推辞的,明晃晃的快刀是可以踩踏的,但中庸之道却是很难做到的。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3.关于和平的诗歌 简短《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代: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译文: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扩展资料: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
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
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
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搜狗百科-塞下曲四首·其一
4.关于和平的名言警句我们与谁实现和平?我们将与敌人实现和平。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而来,别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__阿拉法特 蒋介石也有段名言:“和平未到绝望的时候,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愉快的协调一致和最神圣的和平,确实能培养美德,促进友谊的发展.---斯宾基 世界和平是今天最宝贵的财富.----卡里略 和平安定时代,哲理安定人心.---科林斯 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罗曼·罗兰《神圣的祭坛》) 在和平主义的温床上培植香菌,那是不需要什么肥料的,一夜之间它们就可以突然茁长起来。
——罗曼·罗兰《搏斗》 在春寒料峭的三月,当我们看到初放的花朵时感到无比幸福。现在,当我看到娇嫩而充满活力的人类善良之花冲破欧洲仇恨的冻土南昌怒放的时候,我又感到了这种幸福。
它们证明,温暖的生活仍然存在,任何东西都不能把它摧毁。——《罗曼·罗兰传》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