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的诗句如下:
1、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六盘山
明代朱应登
西北六盘山切云,一盘千折动星文。
穿林列骑交愁入,峭壁哀猿近厌闻。
陇树遥连边塞尽,秦关中断渭流分。
清秋忽报烽烟警,落日犹过虎豹群。
3、六盘山
明代黄英
六盘山下路,如掌雪花肥。
枯柳迎双轨,惊沙走四围。
岁寒诗骨瘦,春信陇头归。
调怅私怜甚,呼僮再进衣。
4、六盘山
清代李华春
策马山城晓倍寒,纡回驿路入云端。
作书休与家人寄,冒雨冲风过六盘。
六盘山的历史文化
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人文历史久远,主要有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为代表农垦文明以及北狄、西戎等游牧部落所创的游牧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内集居了羌、戎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秦汉时期,因推行了移民实边政策,该地区涌入了大量汉族人口,并在此发展农耕及游牧业。南北朝、宋、明时期,此地区成为中原王朝与匈奴、西夏等外族势力交锋的前缘地带,并逐渐成为回族的聚居区。
六盘山区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高台社火、车社火、扛社火、跑社火、舞狮舞龙、地摊社火等近30种类,其中马社火是六盘山区群众根据居住的地形、地理特点和条件,借助马骡创造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该文化从秦腔衍生而来。
表演者按照历史戏剧故事进行装扮,起码列队成行,在行进时变化动作和姿势,80年代后,由于农业进行了机械化,表演者便将戏剧人物造型搬到了拖拉机上进行社火表演。马社火集合了表演、造型、彩绘、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类型,成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