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即使是端午节,也不见任何喜庆的气氛,人们生计的惨淡。吴组缃顶风冒雨,还带着雨具来老舍寓所盛情相邀,哪里还因为恋家而不赴约呢。把客人当成同心的骨肉看待,即使再穷,也要把卖文章养家糊口的钱拿来买酒待客。还记得以前来吃饭,鱼更大菜肴更丰盛,但这次端午节却显得较为寒酸。
原文: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扩展资料
背景
老舍在重庆一***生活了七年半,先后在四个地方居住和工作过。在重庆期间,老舍与郭沫若、茅盾、冰心、吴组缃等交往甚密。在老舍与吴组缃的交往中,他们彼此都留下了许多有趣的诗文。这首诗就是1942年端午节,老舍被邀请到吴宅做客时所作,其地点就在重庆北碚。
这首诗着重表现了老舍与吴组缃之间的深厚友谊,特别突出了吴组缃真诚待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揭示了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环境下,生活在重庆的文人的艰辛与苦楚。
老舍与吴组缃绝不是那种为了吃喝而交往的酒肉朋友,他们的交往,更多的还在于一起坦诚地切磋文学创作,既相互鼓励,也相互批评。
比如,吴组缃《鸭嘴涝》的长篇小说1943年3月刚一出版,老舍就于同年6月写了《读〈鸭嘴涝〉》的评论。评论开门见山地指出:“组缃先生有七八年没写小说了。《鸭嘴涝》的写成,不但令我个人高兴,就是全文艺界也都感到欣慰吧。书名起得不好。“鸭嘴”太老实了。“涝”,谁知道是啥东西!”
在随后的交谈中,老舍便提出了将小说名“鸭嘴涝”改为“山洪”的建议。果然,1946年当《鸭嘴涝》由上海星群出版公司再版时,吴组缃就把书名改成了《山洪》。这种直率、善意的文学批评风格,在今天是很难见到的,实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