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不孝有三种,以没有循守后代之责为大。
其实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而是说最不孝的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
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他的两种不孝是什么。到了东汉,赵岐在《十三经注》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这才将“无后为大”曲解成为今天普遍理解的意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
其中不孝有三为: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对父母无条件的屈从,容忍父母做不义的事情,这是第一大不孝,在今天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孔子的弟子曾参就问孔子:“子女一味顺从父母之命,这可以称作孝吗”?孔子答道:“这是何话!这是何话!当父母有不义的地方就应该婉转指出。如果父母错了也一味的听从父命,那怎么能称为孝呢?”
从孔子和弟子曾参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孟子所说的不孝和孔子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家庭非常贫困,父母年龄都大了,不能干工作了,也不能做事的时候身为人子,不能努力学习做官,拿俸禄养家,是不孝,现在是努力工作,挣钱养父母的意思。
现在社会的年轻人,就知道和父母要钱,现在给这些人起个名字,叫‘肯老族’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结婚了还花老人钱,现在太多这样的事了。
对于第三条,不少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
但是在古人眼里,到了年龄不娶妻生子,不为祖先传递香火,断了祖宗的血脉,是大不孝,改革开放这些年,出现了很多女强人,女企业家,为了工作,也没有成家,是不孝的一种。
不孝的行为有很多,没有尽到传承后代的是大不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人伦道德,孝是人道的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就是告诉我们,孝顺的人,一定是明白事理,懂得圣贤教诲的人。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意思是告诉我们,天地都有它的规律,也有它的自然法则,人在天地之间,人类是世界的创造者,最为重要,而人行为,没有比行孝道最重要的了。
从我们出生,一路的成长,都是父母一手陪伴呵护长大,生病,读书,成家立业,什么事都操心在前,当我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回头看看父母,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我们儿女身上了,到老了该是我们尽孝道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