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社会变态吗?杜甫当时是什么心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社会变态吗?杜甫当时是什么心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我们可以从标题的角度理解一下这首五百字的长诗的创作背景

标题中 ?咏怀?二字指的是诗人借助诗歌来抒发情怀,寄托抱负。?自京赴奉先?又表明了这首诗带有的?纪行?性质。

纪行,指的就是古人在周游或是旅行的过程中用诗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类诗往往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奉先?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县,位于现在地陕西蒲城。?自京赴奉先?指的就是杜甫从京城到奉先县一路的所见所感。

杜甫本人曾经写过一首十分经典的纪行诗《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叙写了他面对挚友离世,自己解除职务后带着家人一路东下,颠沛流离的凄楚心境。诗作和诗人心境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寄情于景,也就是说由心境影响所见。

欢喜的时候所见皆为乐景,不快之时所闻皆为悲戚,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另一种就是触景生情,诗人的心境受所见所闻的转换而产生变化。纪行诗中,诗作和诗人心境的则以后者居多。

回到这首诗本身,它的创作时间是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的十月初,时值?安史之乱?的前夕,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杜甫的个人际遇

如果完整地了解过杜甫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中,在官场上混迹的时间里都并不如意,空有热血和报复而不得施展。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43岁了,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然而当时他在长安担任的官职只是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通俗地解释,这就是一个负责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在杜甫的人生蓝图中,这个职位充斥着道不尽的屈辱和心酸。

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开篇的表达也印证了这种心情。他在开篇写道: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在杜陵这个地方,有我这么个老百姓,年纪越大,反而越发不合时宜。我私下里下了决心想要为社稷谋贡献,可又总是与周遭格格不入,显得愚蠢而滑稽。

天宝十四年,任职不久后的杜甫由长安出发,前往奉先县探望妻儿,一路上他目睹了很多残酷的社会现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同年十月,唐玄宗正和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不曾想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

杜甫途经骊山时,那里还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统治者殊不知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反叛,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朝廷尚没有意识到危机所在,可是杜甫已经把这些前兆看在眼里,为统治者的麻木,忽视百姓之疾苦,也为自己不能有所为,拯救百姓和国家于深深叹息。

家国的民生凋敝与个人的落魄潦倒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运用了一组醒目的对比,让当时社会的残酷性昭然若揭,这种掷地有声的抨击一针见血,使它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纵观全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有杜甫对自己凄凉人生的慨叹。

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的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此类表达虽然平实,却屏?真实?二字有着万钧之力。 ?朱门 ?指的是朱漆的大门,一般指代古时候的官宦,富贵人家。

在寒冷的冬天里,那些富贵人家里传来酒肉的香气,可是仅仅一门之隔,路边却有无数流离失所,冻死在冬日里的贫寒百姓。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作者在写下这个句子之际可能是涕泗横流的,这个句子饱含了对底层百姓的无尽同情和对国家统治者的失望。

并且,杜甫同情百姓之际,也带入了一种自怜情绪。一方面,杜甫在官场上空有鸿鹄之志而不得施展,就像上文提到的,他一生没做过什么大官,那些直接关乎民生,于社稷有重大意义之事他都有心无力。不在其位便不能谋其职。

另一方面,就杜甫的个人生活而言,他的一生贫困潦倒。晚年的时候,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的正是这样的窘境。他低吟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然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注定只能成为他在有生之年的一个愿景。

本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写到了回家之后的场景: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饥渴。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

当诗人带着沉重的思念,归心似箭地冒着漫天风雪归家,想要同家人有难同当时,他却发现一切都晚了。他只见小儿子已经死去,家人们在一旁恸哭。可悲的是,小儿子死去的原因不是其他,竟是因为吃不饱饭而活活饿死。

这样看来,他们一家又和那些在路边冻死,饿死的悲苦老百姓们有什么区别呢?作者虽然做了一个小官,可是最后却连自己家人地生计也无法保证,他甚至都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却半生沉浸在服务百姓,服务国家的宏伟梦想之中,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悲哀!

可见,作者在全诗中表达了于国于已两个层面的悲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既是对整个社会残酷现实的揭露和不满,也是杜甫对自己人生的凄凉境况表达的一种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