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长津湖》的隽永与壮烈

《长津湖》的隽永与壮烈

孔鲤

《长津湖》一定要先从片尾聊起,一定要把片尾曲听完。

当你看到片尾那将近十分钟密密麻麻的人员名单时,才会意识到这部电影涉及到的工种、人次之巨,如何有机地协调这么多人,让他们都能为这部电影起到重要作用,是很考验现代化水平的。所以说这个片尾是足可以体现现有市场条件下的影视工业饱和水准的。

当你听完第一首片尾曲时,一定不要走开,因为它才会出现第二首片尾曲,然后才黑屏。第二首片尾曲是这么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是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可以断言说,《长津湖》是除举国之力(注:即“大决战”三部曲)外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好水平,它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尽管能发现主创团队的一些思维惯性和条件制约,但凭《长津湖》所呈现出来的情绪和态度,就比很多只是交差写作业的好上几个数量级。

先说一下瑕疵,那就是几场战斗之间的节奏还是没做出递进感,以及战场部署时没有太过展现,《对美、伪军作战在战术上几个问题的指示》这份经典文件没有被体现出来。

但瑕不掩瑜,宏观层面恢弘大气,微观层面细腻动人。我对现在的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下面说说影片动人的地方。

故事从吴京饰演的伍千里说起,他捧着在淮海战役里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坛,回到家时看到易烊千玺饰演的三弟伍万里。

这里有几个有趣的细节。

伍家是在湖州,而且世代都是渔民,没有上过岸,但他们家分到了地,伍千里还带了津贴回来给他爹妈。

这段文戏很有意思。这其实指向了几个有趣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伍家很可能是九姓渔户出身。九姓渔户,在旧 社会 属于贱户,只能一直在船上生活,连乞丐都能看不起他们。九姓渔户世世代代都在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上。(这里提一下,一方面九姓渔户是虚指,二来编剧兰晓龙在创造人物时起名都是很随意的,你根本想不到他会怎么起,比如他《士兵突击》里伍六一的名字来源是邻居家的狗,所以不必深究伍姓是不是渔户的姓。)

但伍千里回到家里,是带着荣耀的。

什么荣耀?

新中国给他的荣誉。

精神上的荣誉是,新中国给了他们足够的尊重。在部队里,伍千里是连长,用伍千里他爹的话说,是当大官了,他爹特地给他敬酒了。

物质上的荣誉是,新中国给了他们分到的土地。他们是从来没想到会有一天拥有土地的,但在新中国,他们就有了。

什么叫解放?这才叫解放。

一个通过分到土地的农民当主角还不够, 社会 阶层跨度还可以再大一点,让比农民 社会 地位还低的渔民兄弟俩来当主角。

所以伍千里在后面的剧情中,无数次地幻想自己有朝一日回到家乡,要盖一个什么样的房子,家里几户,养几头猪。这些是让他做梦都能笑醒的。

所以弟弟伍万里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打仗,但他的本能告诉他,他哥哥是值得向往的。旧 社会 是什么?那可是好男不当兵的年代,但伍万里却觉得当兵的哥哥不能看不起他。

所以七连虽然都是南方人,最远也就是到了山东,但他们却愿意为了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毅然踏上列车,奔赴战场。

所以你想,为什么要保家卫国?为什么保家和卫国在这一刻得到了统一?

因为在他们身上,国就是家,家就是国。

分到了土地,才会愿意为了保卫土地而抗击外敌。

第二个结论是,伍千里这群人打过日本鬼子。首先伍千里是浙江人,本来就隶属于第九兵团,是粟裕带出来的部队。而且在片中伍万里说过自己19岁。

1950年,19岁。所以伍万里是1931年出生的。

伍万里对伍千里是有童年记忆的。

伍千里在1950年已经是连长了。

这几个细节加起来,再考虑到杨根思当时的情况(1922年出生,1950年是连长),可以发现伍千里和杨根思的履历其实是很接近的。

这个点的意义是什么呢?是伍千里、谈子为、余从戎、梅生,这些人不是当年还在三年游击战争挺进师时期的游击队伍,他们是真的见识过什么叫现代化装备的。

所以他们不会傻着用人海战术去冲,他们一定会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去打。所以他们在山里遇到飞机时,知道躲避,也知道什么角度打一定能打下来。

他们对这群美军,是有经验的。不是新兵。影片也体现了这一点。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还是伤亡惨重。这就是接下来我要说的了。在叙述之前,我再说一个彩蛋,粟裕将军的骨灰,有一份就安放在湖州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

现在聊一聊宏观层面。

这部电影的文戏拍得克制又细腻,很多画面一看就是陈凯歌导演拍的。就拿经典的议论出兵这一场戏,短短一两分钟,其实把当时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彭德怀当时是西北局书记,他被临时叫来北京开会,于是带上了西北局的经济发展报告。但他其实是一直关心着朝鲜战场的,所以他在飞机上脑海中就一直闪动着这幅画面。

到了北京,镜头切出来的是沉闷和沉默。只有唐国强饰演的主席在发言,其他人都在沉默。

虽然根据史料记载,主席在开会前说了这次会议不做记录,大家畅所欲言;但从很多人的回忆看,发言还是很踊跃的。而这个宏观背景又是必须的、又不能太冗余,所以怎么样才能最有效地体现呢?

让所有人都出现,让大多数人都沉默。

不表态的那一幕,是静态的。情绪的涌动,是动态的。在那一刻,其实我们就已经清楚了大家的反应。人都齐了,最后说话的人是彭德怀。

毛泽东和彭德怀都出场不多,但均很隽永。用克制写爆裂,这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妙用。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 历史 上是毛泽东说,谁叫毛岸英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呢?但在影片里这句话就是没有说。只有毛岸英自己说,有千千万万个儿子上了战场。

就是憋着。

憋到毛岸英和伍千里他们相遇的那一幕。

那一场实际上是以毛岸英视角拍摄的。他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连队,大家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但彼此之间玩笑打闹都毫无芥蒂,他们是把部队当成了家。可是当毛岸英一声令下,必须马上集结去长津湖时,所有人立马站立,整理军容,五分钟时间收拾,立马开拔,毫无怨言。

有些话不是靠说来表现的,是必须靠画面和人物来呈现的。

如果只是传个话,是不需要毛岸英来的。但虚构了这一场戏,才和之前一直憋着的那句话相呼应。

毛岸英真的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儿子,一声令下,就上了战场。

更绝的是,毛岸英其实也没有说出口。他跟伍千里说,要上战场。伍千里问,什么时候。毛岸英没有开口。

他说不出口,他没法告诉那千千万万个儿子,必须现在。

但伍千里立刻懂了。二话没说,号召部队集结。

有些话不是靠说的,有些事是要靠做的。这场戏是必须有的,有了这场戏里毛岸英的说不出口,接下来毛岸英的牺牲才做得出来。才更加动人,才更加隽永。

《长津湖》里的毛岸英形象,可不只是给他正名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他讲述了什么叫中国人民志愿军。

而关于毛岸英的另一个彩蛋是,他给自己起的名字是刘秘书。特地在毛岸英牺牲后安排了这一场戏,让和他朝夕相处了很多天的士兵问邓华,刘秘书叫什么。为什么姓刘?因为他的新婚妻子叫刘思齐。这就好比毛泽东当年给自己起的名字是杨子任。

你说这种电影里不需要爱情戏,但爱情戏其实就在这些细节里,比你专门拍什么谈情说爱甚至战场上的爱情更动人。

同样的还有梅生。梅生是另一个有感情戏的,他的感情戏同样是克制的。

他是复员军人,而且是上海口音。已经退伍回家了。仗打完了,该回家了。这是每个军人心中所想。

也是那首歌唱的: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但是啊: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所以国家一声令下,梅生立刻带上了妻子和女儿的照片回到了队伍里。

他是指导员。他是党员。一个会说英语的知识分子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会第一时间随叫随到。哪怕已经回到了温柔乡。

我们知道,一个在部队里的士兵被叫上战场的心理活动,和一个已经回到温暖的家庭里的退伍士兵被叫上战场的心理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更何况,这个党员是主动去的,又一次二话不说,千千万万个儿子和丈夫奔赴战场。

家乡,这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地方。因为他们是农民出身,安土重迁,离开家十里地都会不适应,更何况这么远的地方。在农业中国,天南海北的战士们全都集结在了这个地方。

而在此之前,他们去过的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济南罢了。是的,连黄河都还没过去呢。

伍千里的老师雷睢生这个角色就是沂蒙山的,伍万里第一个朋友也是沂蒙山的。沂蒙,这个地方从面对日军到面对国军,遇到过什么遭遇呢?

有一场对话是这么来的,伍千里跟雷睢生说,仗打完了,我家那屋子给你一间,你跟我,我再给你说个媳妇。

胡军饰演的雷睢生别别扭扭,但最后还是答应了。其实他心里早就想答应了。

这个细节同样很隽永。这说明雷睢生家里人都没了,父母兄弟肯定是死了,但他有没有过妻儿呢?我猜是有的,不然他不可能上赶着想认伍万里当干儿子,也不可能当所有人的爹。

他在七连的外号可是雷爹。

我们可以想见,他的妻儿父母都遭遇了什么,让他家破人亡。

所以最有意思的是,他是部队里最快乐的人,整天笑嘻嘻的。为什么?因为他真的把部队当了自己的家,在这里他是真的开心。那些难过的往事,过去就过去了,他也不想再回到沂蒙触景生情,所以跟伍千里回湖州,是他最好的归宿。

只要不回忆就好。

他的灵魂在部队里,得到了解放。

所以你也能咀嚼出来,沂蒙山都遇到了什么。电影很克制,它没有说,但你能感受到。

可是雷爹还是会忍不住唱起沂蒙小曲,在他思念最重的那一刻(这就不剧透了)。

写了这么多,其实你能感受到在七连这群人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一句话概括的话是物质和精神都得到了解放,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影片同样有意思的地方是还展现了美军。在影片刚开始,美军仁川登陆,一个个不情不愿的,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嫌弃以及疲惫。

他们其实是不知道为什么要打这场仗的,他们只知道他们的上司麦克阿瑟想立功,所以他们来了。他们能提的不过是这支队伍曾经的荣耀。但今天呢?但未来呢?

这是双方士兵心理上的对比。

所以麦克阿瑟很着急,他必须赶在感恩节前、赶在圣诞节前,让一切尘埃落定。

因为麦克阿瑟需要用战功来确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影片意味深长地让一个士兵说了一句,他是不是想竞选总统。影片又意味深长地让另一个人说,不需要请示杜鲁门。

这两处意味深长,也都是有对比的。

文戏的对比就在毛泽东身上。这两处无论如何陈凯歌都要拍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宏观层面的对比。

我们是怎么样的?

杜鲁门没有说要不要打,麦克阿瑟直接打了。而我们是开会讨论,每个人都发言,虽然上面说了篇幅时间没有办法一一表现,但只要人坐在这,就是态度。这个背后是什么?

背后是我们有着更加先进的组织力量。

这是我们能胜任的最根本的保障。

所以这场戏无论正说(上文已说)还是反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场戏,宏观层面的对比就没有落点。

然后毛泽东还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话为什么必须放着?

因为立国之战不仅仅是对美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争,还是一场包括方方面面的战略性决战。

1950年的时候,新中国面对的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1,国际上反对的声音还很大,外交局面打不开。

2,和苏联的关系也颇为微妙,援助磕磕绊绊,旅顺还没回来,长春铁路依旧是中苏***管。

3,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蒋介石政权时刻紧盯。

4,残留在国内的土匪、特务到处都是。

5,各大城市中教会和学校等还在宣传着大量的美式价值观。

6,农村土改复查也还没完成。

7,解放军的正规化因为装备和意识的问题遥遥无期。

8,国人的民族意识依旧薄弱。

但抗美援朝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

1,对西方欧美在外交上的困局,因为我们的实力和态度而被打开了。

2,苏联援助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基础,真正让新中国迈向工业国。

3,通过镇反、接管教会和学校等一系列操作,终于在“三反”“五反”的同步配合下,完成了对城市的第一次动员。而能够在这么短时间里就达成这项成就,其背景就是抗美援朝。

4,有了剿匪斗争,分到了土地的农民才能真正提高积极性安心地进行大生产。剿匪和土改本质上是一件事,都是在动员农民,帮助农民更好地生产。

5,在抗美援朝中,当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可以装备齐几十个师时,当苏联援建的兵工厂可以投入使用时,我军在武器装备上的正规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了。

6,在多次战役中,当我军必须忍着饥饿、冒着严寒前行,而敌军可以在温暖的地方享受餐食时,我军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就刻不容缓了。

7,从1840年以来的民族压迫,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仔细对照一下会发现,这是对外和对内的综合。对外的独立自主与局面打开,对内的全民动员与积极建设,都与抗美援朝密不可分。

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一个是抗美援朝运动带来的方方面面的质变。

影片虽然着墨不多,其实也拍了其中几个点。

在第九兵团搞动员时,墙壁上的横幅写的是要去台湾。

在第九兵团奔赴前线时,后勤其实是跟不上的。虽然有大量棉衣运过来了,但时间太过紧张,根本来不及装载。

这是真实发生的,影片真实再现了这一幕。夕阳下的老百姓特别地动人。

最重要的,是面对美军的现代化装备。

为什么这场战争如此惨烈?归根结底是我们的装备和美军的现代化装备有着好几个代差。

影片开头,仁川登陆,场面之宏大,令人又心惊又心怒。

但为什么这场战争我们胜利了?归根结底是虽然我们的装备不是现代化的,但我们的组织是现代化的。

我们的外在设备不是最先进的,但我们的内在灵魂是最进步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的身后,是你的临沂,是他的泰兴,是我的湖州。

当火车载着第九兵团从南方浩浩荡荡开往北方,一缕阳光略过,一群从没去过黄河以北的山东人、江苏人、浙江人、安徽人等,全都去了关外,去了山海关以北,去了鸭绿江以东。

他们在那一刻看到了万里长城,我们在那一刻也看到了万里长城。

他们就是铜墙铁壁,他们就是万里长城。

本期资深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