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你也配”—在余秀华面前,我们究竟是阿Q还是赵老太爷

“你也配”—在余秀华面前,我们究竟是阿Q还是赵老太爷

昨天,头条推送了太多议论诗人余秀华的文章或议论,多数都是一片“讨伐”:低俗、和90后养蜂小伙谈恋爱炒作自己、和前夫离婚,甚至好多还在诗人前头加上“脑瘫”、“农民”的前缀,一个个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似乎就差指着余秀华说:“你也配”!那酸溜溜的假道学先生的模样就像《阿Q正传》里赵老太爷和假洋鬼子之流指着阿Q说“你也配”,我也想对所有借指责余秀华博眼球挣流量的那些假道学先生说,在余秀华面前“你也配”!

先抛开余秀华不说,我说个真实的故事。我一位至亲的妹妹,因为脑病,行动不利索,基本不能读书认字,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人情世故没正常人那样反应迅速,当然也不完全是一窍不通。父母兄姐都有工作或退休工资,按说供养她生活不是问题。可毕竟还是希望她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所以就被远嫁到了千里之外的地方。生了两个孩子,在家经常被小叔子强暴。而娘家人却无能为力,只有经常寄点钱物安慰了事。前年,听说,因为车祸去世,还说要是正常人反应快一点,也不至于被车撞到。

我这位妹妹与余秀华一样不幸身患残疾,受人歧视甚至轻易伤害,但她比余秀华幸运的是有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她比余秀华不幸的是她没有余秀华的才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没有余秀华活出自我的能力和勇气,她就像一颗流星从天空划过,人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消逝不见,多情的人感叹一番,多数人可能看都没看。

多少像余秀华这样出身贫寒,身有残疾,缺乏劳动能力,被丈夫虐待的妇女要么凄惨孤独地终了一生,要么成为家人社会的负担。而余秀华是这些不幸者中的幸运儿,在诗歌被人遗忘,写诗被人讥嘲的时代,她居然凭她不听使唤的手写出了摇摇晃晃的人生的璀璨;写上了央视《朗读者》栏目,用不清晰的口齿朗读自己的诗歌;写上了凤凰卫视的专访,用同样不流利的表达表达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写出了敢于向虐待自己的前夫离婚的底气;写出了姐弟恋的浪漫和洒脱。

有人说余秀华的诗不是诗,那么那些追捧她的读者、那些邀请她作访谈的大平台名主持、她的诗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受到外国读者的欢迎、人们把她和海子、顾城、北岛相提并论等现象都不足以说明,难道你比他们都高明?更何况,那些打击、中伤余秀华的人基本都只是键盘侠磳个流量而已,就像郭德刚说的“骂一句郭德刚可以大红大紫”。而且余秀华“泼妇般”的回击让这些人根本也讨不到便宜,只是不甘寂寞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引来关注,于是,壮壮胆又来骂余秀华一通,借机又露一下脸,就像阿Q也只敢欺负一下小尼姑借以彰显自己那卑微的自大而已。

试问,那些声讨她的人,她被人嫌弃的时候你在哪里?她被前夫逼着睡到路中间撒泼要帐时你在哪里?口口声声说她违反公序良俗,叫她自重的老爷们你们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公序良俗”,她伤害到你什么了?说得直白一点,无非就是在某些人眼里,残疾人、农妇就不配和诗这种阳春白雪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不配谈爱情,更别说姐弟恋了。我们追捧海伦.凯勒,我们不懂装懂地谈论凡高的名画,我们张口闭口引用“月亮与六便士”,我们眉飞色舞地聊柳永、元稹的诗,为什么?是因为主角或主人公离我们太远,我们雾里看花只看那美的一面,而当我们身边出现一个活生生的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余秀华时,很多人受不了了,不仅缺乏理性的态度,还大有欲灭之而后快的架势。好在余秀华不仅诗歌充满活力,怼人也是怼的酣畅淋漓,让那些伪知识分子假道学先生气得胡子直颤。

上帝为余秀华关上了一道门,也给她打开了一扇窗,敏锐如余秀华从这扇窗走向了更美妙的世界,可以说她是幸运的更是勇敢的。多希望这个世界多一些余秀华,少一些我妹妹那样的悲剧,更多一些对余秀华的祝福和包容,少一些嘲讽和棒杀,即使做不到,与她保持距离不要打扰也算是对人起码的尊重了。

最后,用余秀华的诗结尾,真心希望她能保持不变的纯真,化伤害为力量,为世间贡献更多的精彩诗句—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也谢谢我自己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