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依法从严治军历史沿革

依法从严治军历史沿革

主席强调指出:“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古语说得好,慈不掌兵。稀稀拉拉,松松垮垮,就不成其为军队,就打不了仗,更不可能打胜仗。”这就告诫我们,纪律是军队的命脉,必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用钢铁般的纪律来保证强军目标的实现。

古往今来,从严治军都被认为是兵家治军之铁律。历代军事家无不把严明纪律作为治军之道、制胜之基。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拜姜尚为帅,姜尚出征前在帅府挂出“斩法纪律牌”,开列条款“十七斩”,令到法行,三军用命,终在“牧野之战”中以5万兵力一举打败纣王17万大军。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就曾说过,“兵不在众,以治为胜。”“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民族英雄岳飞治军以军纪严明著称,素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之美誉,令金军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慨叹!明代屡胜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也非常推崇“严号令”“明恩威”,要求兵士“擂鼓进军,虽水火不却步;鸣金收兵,虽金银不贪”。他们之所以在血火交织的人类战争史上谱写出壮丽篇章,无一不和他们从严治军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把从严治军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从建军初期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后来颁布的一系列条令条例,贯穿了我军令行禁止的严明军纪。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毛泽东妻弟贺敏仁是个红小鬼,跟着红军长征走到了藏区,有一天贺敏仁饿得实在受不了,就和几个战士跑到喇嘛寺找东西吃,没找到,但看到有银元和铜板,就拿了一些去买吃的东西,被发现后执行纪律枪决。对此,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红军就应该有铁的纪律。”1937年,曾任旅长的黄克功对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逼婚未遂,将其枪杀,经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审判,被判以死刑。有人提出国难当头,人才难得,可让他戴罪杀敌。黄克功也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信,要求从轻处理,戴罪立功。毛主席接信后,当即就给边区法院院长雷经天写信,支持法院判决,信中就讲:“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厉的纪律”。1947年9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警卫团副连长赵桂良因为偷拿老百姓粉条被执行枪决。人们为他求情时,邓小平说:“部队作风纪律的好坏,关系部队胜败存亡,关系部队的生命。一支部队作风纪律坏了,就是这支部队政治危机的开始,就等于给自己挖掘坟墓。”1949年5月25日,经历了半个多月炮火洗礼的上海,终于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惊奇地发现,蒙蒙细雨中,潮湿的马路边,躺满了和衣抱枪的解放军战士。当夜攻入上海市区的第三野战军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让国内外刮目相看。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鲍大可说:“我认为这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年轻的民族资本家荣毅仁当时正准备从上海迁往香港,亲眼目睹大军睡马路,遂改变主意决定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后来做出了许多贡献,晚年成为国家领导人。由此可见,我军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

从严治军是古今中外治军之道的精要所在,依法治军是现代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国军队,必须始终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使从严治党、从严治军方针落到实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力标准牢固确立,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