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最经典的儒家著作。但是千百年的流传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1 言必信,行必果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常被后人当作诚信的美德来赞扬,但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真相:子贡问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要逊色很多,是“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但“抑亦可以为次”(也还是可以算再次一等的人才)。
孔子从来就不是个认死理的古板之人。“信”是有前提条件的,并非一味地固执守信。守“信”准则,有个“道义”前提,如果离开这个大原则,就不是真正的信。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孔子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