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山居秋暝·王维》原文与赏析

《山居秋暝·王维》原文与赏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诗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描摹山水田园景色之中寄托自己闲适孤寂的情怀。《山居秋暝》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点明季节是秋天,时序是傍晚,地点是山村,紧扣题目,也为全诗景物描写的色彩定下了基调。秋天的傍晚,空寂的山林,又刚刚是在下了一场雨之后。新雨初霁,空气更加清新,山林更显得空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恬静优美的意境。此联为千古名句。皎月当空,月光倾泻在松林间,透过婆娑的树叶,照到地面上,斑驳可爱;大地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清澈的泉水映着月华在青石上缓缓流去。这一联紧承首联,“新雨后”,月光更显得皎洁、明亮,也只有“新雨后”,泉水才有可能在青石上流泻。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景色呵!一个“照”字,一个“流”字,赋予“月”和“泉”以生机和活力。读诗至此,仿佛可以听到泉流的声响。从这声响更反衬出山林的空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联是由景写到人。竹林里传来阵阵的喧声笑语,原来是一群勤劳的浣衣女披星戴月回村来了;荷叶丛中,忽然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那些打鱼的小舟轻盈地顺流而下。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以动写静,动静对比,反衬出山村的静幽。同时诗人在这里虽未写色彩,但色彩鲜明,使人感到山村生活的淳朴天趣,生机勃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由写景转到抒情。尽管万紫千红、莺歌燕语的春光消歇了,然而,任凭它消歇吧,只要陶情于自然的乐处,尽管是秋色夜景,眼前的山林清泉,浣女渔舟,不也是同样值得留恋的吗? “王孙公子”也尽可以在此长久住下去的。《楚辞·招隐士》诗句有: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人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在这里既是泛指,也兼自指,从而表达了诗人安于这种隐逸生活的情怀。

全诗描写秋天傍晚的山村景色。其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全用白描手法,富有诗情画意,创造了美的意境。唐人殷璠曾在《河岳英灵集》中指出,王维诗的艺术特色是“在泉为珠,着壁成绘”。苏东坡更明确地指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这首诗就最突出地体现了这一鲜明的艺术特色。

人曾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亦有甚托寄,而脍炙至此。予解之曰:字字紧款。姑言松间石上,月宜松,泉宜石,古人信口处,犹胜后人捻髭万万许。

( 〔明〕王季重《醉吟近草序》)

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常建“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刘眘虚“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妙啼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三)

(颔联)人皆谓此一联佳,而不知此承起二句来,盖雨后则有泉,秋来则有月,松石是在空山上见。(颈联)人都作景会,大谬,其意注尾联二句上,屋后有竹,近水有莲,有女可织,有僮可渔,山居秋暝,有如是之乐,便觉长安卿相不能及此。(徐增《说唐诗》卷十五)

雨后,含下明月、清泉二句意。晚来秋,天气晚晴,始见秋光也。(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