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真正的大隐士在喧嚣丛杂的红尘之间也能修行悟道,简简单单的小隐士只有在荒芜偏僻的小地方才能静下心来修行。
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中隐》。
原文: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释义: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所以有人解甲归田,这是小隐。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
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钩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归隐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谓之“大隐”。
扩展资料:
赏析:
诗人推崇“中隐”,所谓“中隐”是介于“大隐”与“小隐”之间的一种隐居状态,“大隐”隐于朝堂和闹市,小隐则隐于乡村田野。
朝堂和闹市太喧嚣了,而乡村和田野又太冷落。所以诗人选择了“中隐”,既不是朝堂与闹市也不是乡村与田野,而是诗人现在所处的分司东都的清闲之官。这个职位既像是出来为朝廷做事,也像是处于自己的故乡,既不忙也不闲,既能不劳心劳力又能免受饥饿与寒冷之苦。
在经历过为母服丧村居三年的贫寒生活与因为权力斗争所导致的被贬谪江州三年的愁苦生活之后,诗人才真正深刻地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好处,历来行为处事难以两全,而现在却可以做到这一点。
“小隐”往往难脱离生活的贫贱,不免要受冻挨饿,这种生活诗人也曾经历过;而“大隐”则身处富贵又有权力但却有忧国、忧民、忧自己的地位等多种担忧,所以诗人坚决要求外任,到杭州做了三年太守。
诗人以前虽然也有较大的自由度,但却因为是一方父母官,故常感责任重大,虽能逃离京城的是非,但却不能舍弃肩上的重担,而“中隐”状态,使自己身处于吉祥与平安之中。这种“中隐”状态无疑是诗人奉行“中庸”之道的体现,对此诗人显得非常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