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竹子的诗句 -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

口腔里的一颗左上磨牙自松动至今大概近一年了。

坚持不掉落也就罢了,动辄还来捣些乱——大概因为环境太过松快了吧,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扑到专属肥胖爷爷的大沙发里,坐躺卧蹭,兴致来了甚而翻跟头,蹦高高,藏猫猫,偶然还来个杂技动作:脚丫子举高高,脑袋瓜子却埋在看不见的缝隙里.......总之快活洒落得很。除了活动自如外,此牙几十年来平和滑润的那一面不知缩到哪去了,向外呈现的却是原本用来扎根牙龈里的尖锐齿根,而口腔内的老伙伴舌头恰恰又识别不了,于是由误解造成的咬舌事件便隔三差五来一次,每次都痛得要命,受刑一般。没办法,那种阵痛和苦头都得由此刻涂鸦本小文的这厮来承受。

有时候就想:是不是自个儿前半生甚至前世做了什么坏事甚至恶事,老天爷借此来惩罚呢?可想想,咱退休前只一介普通老师,不敢说教书育人做出了多大贡献,但至少四十年里从没有体罚过学生;不要说开口骂讲台下的学生,即便是那些带着讽刺挖苦和讥嘲的话语也从没有向自己的学生出口过,彼此间的冲突更是没有过。学生这厢呢,课上课下与笔者说话不敢说总十分尊敬,但话里从来没有过一丝丝挑衅或不服气的意思;相反,手机里隔三差五就会出现来自几十年前毕业学生的问候与祝福。

妻子说,到医院拔掉算了。可自个儿呢自幼至至老,很少很少去医院,体格健壮,对医院一直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再说了,牙秃了要落,发萎了要掉,不就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嘛,哪里需要劳大夫之手。

故而一直熬着,忍着。

人的牙在医学里应该是有各自的名称的吧。在老家,在祖祖辈辈人的表述习惯里,满嘴的牙就分为两类:门牙和老牙。前者就是来“装潢门面”和负责撕咬功能的,后者呢就是担负咀嚼使命的了,仿佛一个家庭里的后厨。

汉语里有个词语叫“序齿(也可作‘叙齿’)”,意思是国人习惯在社交场合,将来客按年龄大小排序,大者为尊,以便长幼有序。哎,这就对了嘛。通常人老以后,基本都是门牙首先掉落消亡,而老牙们相对要晚得多。这大概就是“老牙”之“老”(基本伴随主人一生)的来历吧。

古诗词里,与“齿”相关的诗句还是不少的,随手罗列些权且算作本小文的结尾吧。

“可怜八九十,齿堕双眸昏。”——白居易《不致仕》

解读:可怜已经是八九十岁的人了,牙齿都脱落了、老眼昏花,生命已经像晨露一样短促还在贪图名利,拥有的时光已经像夕阳一样所剩无几还在为子孙的利益操心。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白居易《渐老》

解读:一日复着一日,不知不觉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就掉了。猛然一惊:真是老咯,由不得你。

“鬓发苍浪牙齿疏,不觉身年四十七。”——白居易《浩行歌》

解读:恰逢镜子,对面一照(古代镜子不多,透明度也差),没想到自己仅四十七岁的年纪便已成这幅模样:两鬓白发稀疏,嘴中牙齿也明显松脱。唉,算算今年也已四十又七,是真开始进入衰老阶段了,真没办法。挂心的是,雄心壮志尚未实现呢,所以,还需努力奋斗下去。

“老人今年八十几, 口中零落残牙齿。”——施间吾《诮山中叟》

解读:眼前的这位山里老人大概有八十几岁了吧,嘴一咧便可看见口里的牙零零落落没几颗了,可他大概是为生活所迫,在这把年纪时,还不得不背着硕大一捆柴蹀躞于这崎岖的山路上。农家苦呐。

“头白齿牙缺,君勿笑衰翁。”——辛弃疾《水调歌头·头白齿牙缺》

解读:是的,揽镜自顾,镜中人已然发白齿缺;不过君且莫笑,不要嘲笑这个衰老头子。样貌是垂垂老矣,但心志还是与年轻时没什么两样,还要再立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