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其中第四首。表现的是战士们为保家卫国志比金坚的家国情怀。
我们还是从了解诗人入手走进这首千古壮诗。说到王昌龄必须要说一下边塞文学。中国疆域辽阔,自古至今,守疆戍边是历朝历代须臾不可松懈的国家任务。伴随着将士们枕戈待旦,餐风露宿,产生了大量边塞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的秦汉和大唐,开疆拓土,击匈奴,逐突厥,崇尚军功,激发了大量文人投笔从戎,从而创作了大量边塞诗歌。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这组以边塞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七绝组诗,便是这类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
王昌龄青年时期投笔从戎,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游历西北边疆数载,有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边塞诗。王昌龄的边塞诗在对边疆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的同时又能够捕捉到将士们细腻的内心世界,成为盛唐边塞诗人的大家。
让我们跟随王昌龄的诗句去领略一下苍茫壮阔,金戈铁马的边塞生活。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通过对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环境的描写,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精神。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从军行原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通过对塞外辽阔的战场景象和激烈征战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誓死报国的壮烈情怀。前两句以“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等塞外相距遥远的地名和壮阔意象,勾画出气势恢宏的边塞场景。其中再以“暗”“孤城”“遥望”等词语,点出苍茫荒寒的塞外地理特征,使人不难体会到一股悲慨之气已扑面而来。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第三句以“黄沙百战穿金甲”写征战,语言极为精练、刚健。大漠风沙的恶劣环境,身经“百战”的惨烈经历,“金甲”磨穿的艰苦卓绝,不仅未使主人公斗志颓丧,而是历练得更为坚强,斗志更加高昂。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故第四句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誓言作结,就显得水到渠成,满篇生辉。此诗以战场的苦寒、征战的艰险反衬豪壮的英雄本色,对比鲜明,形象生动;以塞外博大壮阔之景驱昂扬豪迈之情,珠联壁合,情景照人,不愧为“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