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 (1)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 (2)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3)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一起抗秦,这正表明他的智慧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
试题分析: 小题1: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C即为通假字,D为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状语。答题的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尽量不要凭平时的记忆而答题。把“尝试”代入原文不通,“式”应为通假字,通“试”,“用”的意思。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中①句是描写苏秦刻苦学习的情景;⑤句是作者对苏秦兄弟三人的评价;⑥句是作者的观点,排除这三项可得到答案,一般排除两项就可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此题选项C“遍行于天下各诸侯国”就包含了秦国,文中讲的是“山东之国”,地点出现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中的“引”要译为“拿起”,“股”要译为“大腿”。(2)中的“约从”要译为“缔结合纵”,“故”要译为“所以”,“相于赵”译为“在赵国为相”,“关”译为“函谷关”。(3)中的“闾阎”译为“民间”,“从亲”译为“结为一体”,“者”译为“……的地方”。 参考译文 (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不成功。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金币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 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赏赐金玉锦绣,取得卿相尊位的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双方谈得十分投契,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金币万两。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人民,那么威严的王侯,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上阵打仗,没有扯断一根弓弦,没有弄折一支羽箭,诸侯之间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贤能的人得到任用天下人服从,一个人被重用天下人跟随。所以说,(有效的谋略)用在政治上,不用在勇武上,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境之外。当苏秦身在高位的时候,金币万两随他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在道路上光彩夺目,崤山以东的六国诸侯,闻风服从,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如此卑躬屈膝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多啊。”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策略擅长于权变,而苏秦却背着反间的罪名而被杀死,天下人都讥笑他,忌讳学习他的策略。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一起抗秦,这正表明他的智慧有超过常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事迹,依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是蒙受不好的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