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词
--刘禹锡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山 明 水 净 夜 来 霜,
数 树 深 红 出 浅 黄。
试 上 高 楼 清 入 骨,
岂 如 春 色 嗾 人 狂。
秋,在大自然中
,扮演的永远是
一个悲怀的角色,
它的“瘦”早已
成为一种独特的
意象,让一代代
的人不停的咀嚼、
回味。于是,秋,
便在一页页枯色
的纸张里,在一
个个方正的汉字
中低吟,把那缕缕
的哀怨、愁绪、思
念、牵挂,熏染得
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
却另辟蹊径,一反常
调,它以其最大的热
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
,《秋词》还是诗人
被贬朗州后的作品。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
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自宋玉于《九辩》
中留下“悲哉,秋之
为气也”的名句后,
悲,就成了秋的一种
色调,一种情绪;愁
,也就成了心上的秋
了。然而,诗人开篇
,即以议论起笔,断
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
观念,表现出一种激
越向上的诗情。“我
言”说出的是诗人的
自信,这种自信,尽
管染上的,是一种不
幸的色彩,然而,诗
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
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潮”就是诗人
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
认可。这种认可,绝
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
冲动,而是融入了诗
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
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
“一鹤凌云”,
这一别致的景观
的描绘,展现的
是秋高气爽,万
里晴空,白云漂
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
载着诗人的诗情,
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
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
势,却是非凡的。一个
“排”字,所蕴涵的深
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
自喻,也许是诗人视
“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
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
深思,耐人吟咏。它给
予读者的,不仅仅是
秋天的生机和素色,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
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
洋溢在我们心头的,
绝非什么悲凉
的气息,我们随
着诗人的“诗情”
,借助诗人想象
的翅膀,天马行
空般驰骋于碧空
之上。于是,鹤飞
之冲霄,诗情之旷
远,“实”和“虚”
便融合在了一起,所
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
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
浑,意境壮丽,
融情、景、理于
一炉,表现出的
高扬精神和开阔
胸襟,唱出的那
曲非同凡响的秋
歌,为我们后人
留下的,却是一
份难能可贵的精
神财富。
这两首《秋词》
主题相同,但
各写一面,既
可独立成章,
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
,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
色以冶情。所
以赞秋气以美
志向高尚,咏
秋色以颂情操
清白。景随人
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
,见性情,显
品德。春色以
艳丽取悦,秋
景以风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
二句写秋天景
色,诗人只是
如实地勾勒其
本色,显示其
特色,明净清
白,有红有黄
,略有色彩,
流露出高雅闲
淡的情韵,泠
然如文质彬彬
的君子风度,
令人敬肃。谓
予不信,试上
高楼一望,便使
你感到清澈入
骨,思想澄净,
心情肃然深沉
,不会象那繁
华浓艳的春色
,教人轻浮若
狂。末句用“
春色嗾人狂”
反比衬托出诗
旨,点出全诗
暗用拟人手法
,生动形象,
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
抒发议论的
即兴诗。诗
人通过鲜明
的艺术形象
表达深刻的
思想,既有
哲理意蕴,
也有艺术魅
力,发人思
索,耐人吟
咏。法国大
作家巴尔扎
克说过,艺
术是思想的
结晶,“艺
术作品就是
用最小的面
积惊人的地
集中了最大
量的思想”
,因而能唤
起人们的想
象、形象和
深刻的美感
。刘禹锡这
两首《秋词》
给予人们的不
只是秋天的生
气和素色,更唤
醒人们为理想而
奋斗的英雄气
概和高尚情操,
获得深刻的美
感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