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春天的诗句 - 古代子女为父母写的诗有哪些?

古代子女为父母写的诗有哪些?

1.《凯风》?诗经·先秦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2.《蓼莪》?诗经·先秦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3.《别老母》?黄景仁·清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4.《慈乌夜啼》?白居易·唐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5.《母别子》?白居易·唐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1.《凯风》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1]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注释:

劬:音渠。劬劳:操劳

薪:喻母

爰:音元,何处

[1]:音兼关,鸟鸣

译文?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酸枣小树苗。树苗长得茁又壮,母亲养子多辛劳。

和风吹自南方来,吹拂枣树长成柴。母亲贤惠又慈祥,我辈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凉,就在浚城墙外边。养育儿女七个人,母亲养育多辛劳。

清脆婉转黄鸟叫,清脆婉转似歌唱。养育儿女七个人,无谁能安母亲心。

赏析?

邶国原本是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封国,后来并入卫国。邶国在朝歌地区,今河南淇县一带。朝歌原为殷商的首都,叫做“牧野”或“沬(妹)邦”。武王灭殷、占领朝歌后三分其地。朝歌北部是邶、东部是鄘、南部是卫。邶风是邶国的风土之音,也就是汉族民间歌谣。“风”用曲折、机巧的方法来进行劝谏,能起讽刺和教化作用。诗歌的作者是一般老百姓,因年代久远和几经多人口头传诵,已难以考证。母爱是人的天性,母爱是无法磨灭和改变的亲情。歌颂、赞美母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例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就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同心声。《凯风》以旁衬对比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由于长年操劳,母亲的身躯如同酸枣枝条随风弯曲,腰已弯、背已驼。而且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这种反常的情况和悲剧的命运,不禁令人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而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诗的末节以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来比喻、讽刺子女们嘴上说的比唱得好听,然而实际上言行不一或言而无信,或互相推诿而造成没有一人对母亲尽孝,导致老母在晚年时孤苦伶仃,无所依靠。

《凯风》的另一个艺术特色是运用诗经常见的反复重叠表现手法。“凯风自南”诗句的重复,着重强调母爱就像南方吹来的和暖春风,把酸枣“嫩枝条”吹变成“粗枝条”,象征着母亲把子女由幼年抚养到壮年、长大成人。另也重复“有子七人”的诗句,意在突显以养育子女之众多来表现母亲的长年辛劳程度。令人读后印象深刻、心灵震撼,更加感悟应该如何做人。

2.《蓼莪》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3.《别老母》

年代:?清?作者:?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4.《慈乌夜啼》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5.《母别子》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母别子,

子别母,

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

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

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

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

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

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

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

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

更有新人胜于汝。

注释:不如林中乌与鹊①?母不失雏②雄伴雌

①乌与鹊:林中自由自在的鸟儿。②雏:小鸟。

《母别子》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首。这两句是写将军遗弃妻子,迫使母子别离时妻子说的话:我们母子生离死别,连林中鸟儿都不如;那些鸟儿母亲不失儿女,丈夫陪伴妻子,过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的生活。凄婉哀怨,声泪俱下,比喻真切,意境独到。